第五节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节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腹症(acuteabdomen)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可分为外科急腹症、内科急腹症、妇科急腹症。

凡具有急性腹痛,并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腹膜炎体征的疾病,均属于外科急腹症的范围。外科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重、病种繁杂、常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等特点。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包括:①炎症性疾病: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②穿孔性疾病:溃疡病穿孔、肠肿瘤或肠伤寒继发肠穿孔;③梗阻性疾病:急性肠梗阻、胆石病等;④外伤性疾病:实质性器官破裂、空腔器官穿孔等。急腹症多属于中医的腹痛、胁痛、肠痈、黄疸、关格、肠结、蛔厥等范畴。

1.西医病因

(1)腹部病变

①腹膜刺激或炎症:包括细菌感染或化学刺激(如穿孔所致的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的外漏及内脏破裂出血等)引起的病变。

②空腔脏器的梗阻:包括膈疝、贲门、胃与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胆管、胰管等部位的梗阻;可因炎症、溃疡、蛔虫、结石、肿瘤等引起。

③供血失常:栓塞与血栓形成;扭转或压迫性阻塞,包括绞窄性疝、肠扭转、囊肿蒂扭转等。

④支持组织的紧张与牵拉:如肝包膜张力的剧增、肠系膜或大网膜的牵拉等。

⑤腹壁肌肉的损伤或炎症。

(2)腹外邻近器官的病变

①胸腔病变:如肺炎常有上腹部的牵涉痛;心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有胸骨后、剑突下疼痛并放射至左臂。

②盆腔病变:包括输尿管、膀胱、生殖系。例如,输尿管结石的疼痛常在腹部两侧,向后腰及腹股沟放射。

③胸腰椎病变:有时疼痛在上腹部,并可因增加脊柱的屈曲度而加重,仔细检查常可发现脊柱的畸形与压痛。

(3)新陈代谢紊乱与各种毒素的影响: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化学毒物如砷、铅中毒均可引起腹痛。此外,卟啉病或一些过敏性疾病亦可发生腹痛。

(4)神经源性

①器质性:如脊柱结核、带状疱疹、末梢神经炎等均可表现腹痛症状。

②功能性:包括中空脏器的痉挛、肠运动功能失调及精神性腹痛等,均须与急腹症加以鉴别。

2.西医病理常见急腹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可归纳为五类,即机能障碍、炎症、穿孔、梗阻与出血。

(1)机能障碍:是神经-体液调节失常而出现的脏器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腹痛,但往往查不到形态学的改变,但病程发展可以转化为器质性病变。临床上常因精神刺激、寒温不适、饮食不调等引起调节机能的障碍,致胆道运动及胃肠道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失调,出现胆绞痛、肠绞痛、腹胀、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2)炎症:当腹内脏器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时,除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外,全身还可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及随之而来的系统机能的变化。炎症按渗出物的特性和累及组织的深浅可分为三类:单纯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坏疽性炎症。

(3)穿孔:常是空腔脏器原有病变恶化的结果,也可由于受到外界致病因子的刺激而诱发,或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穿孔发生后机体通常有抗御穿孔和进行修复的内在功能,如大网膜的覆盖、周围组织的粘连、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等。穿孔对机体的影响不仅与机体的抗病力强弱有关,还与原发病的性质、穿孔的大小、流出物的量与化学性质及病原微生物的毒力等因素有关。部分可自愈,有的需手术修补穿孔,有的可形成脓肿、内瘘,导致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

(4)梗阻:是指空腔器官及管道系统阻塞不通。急腹症中以梗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有肠梗阻、阑尾炎、胆道梗阻、胰管梗阻和尿路梗阻等。梗阻发生时,梗阻以上的管腔平滑肌收缩明显加强,故肠梗阻病人可有阵发性的肠蠕动加强而伴有肠鸣音亢进及肠绞痛;胆道梗阻的病人,胆管收缩加强而出现胆绞痛。当梗阻迅速发展,梗阻以上管腔的压力增高,肠梗阻时会出现腹胀、呕吐;胆道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血运障碍,管壁坏死、穿孔。如梗阻为慢性持续性发展,则可使梗阻以上的管腔扩大、管壁肥厚;实质脏器因长期受压,细胞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发生硬化或萎缩(如肝、肾的硬化及萎缩)。梗阻对代谢功能也有影响,可引起胃肠道的消化吸收障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失调。

(5)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胆道出血、肝脾等实质脏器破裂出血等,这一类疾病出血的机理主要是血管破裂。另一类是由于毛细血管损伤而发生的渗血,见于绞窄性肠梗阻、重症胰腺炎等。出血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代偿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组织间液向血管内渗入、肾滤过率下降等。出血的后果决定于出血的数量及速度,如失血量达总量的1/4时,可发生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则可危及生命。

3.中医病因病机早在年前的《内经》就有了许多关于“急腹症”的记载,后世医家也进一步阐明“急腹症”的基本病因有外因与内因两大类。外因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劳伤过度、饮食不节、虫积等;内因则为七情所伤(喜、怒、忧、思、悲、恐、惊)。如《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诸病源候论》曰:“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气血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成脓。”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了急腹症的研究,总结出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主要为气、血、寒、热、湿、食、虫七类。急腹症的病位多在六腑,中医学认为六腑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任何原因引起的六腑通降失常、滞塞不通,都可致急腹症的发生。而六腑与五脏又通过经络互相联系,在功能上互相配合,所以六腑的病变也会影响到五脏的功能。

在急腹症的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的消长变化一直贯穿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中,急腹症初期,正盛邪轻,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气滞血瘀或兼有一些实热(或湿热);中期,正盛邪实,病理改变主要为实热或湿热;后期,可有两种转归,一是经治疗好转,邪去正复或邪去正衰;另一种是病情恶化,邪陷正虚,表现为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甚至发生亡阴亡阳的危证。

能否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及早给予有效的治疗,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由于急腹症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所以,急腹症的诊断应以安全、准确、迅速为原则,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为主,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1.病史全面、详细、客观地采集病史,将腹痛作为重点,包括腹痛的诱因,始发的部位、性质、转变等。

(1)年龄与性别:婴幼儿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肠套叠、绞窄性疝为多见;儿童以蛔虫性肠梗阻、嵌顿性疝常见;青壮年以急性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为多见;老年人以消化道癌肿穿孔或梗阻、乙状结肠扭转、胆道感染为多见。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男性居多,急性胰腺炎又以女性略多。

(2)腹痛情况:腹痛是急腹症共有的症状,对腹痛的详细了解和分析是诊断急腹症的关键。

①腹痛发生的诱因:腹痛的发生常与饮食有关,如暴饮暴食后引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急性胰腺炎;油腻食物可诱发胆囊炎、胆石症。剧烈运动后可发生肠扭转。

②腹痛的部位:一般规律是腹痛开始部位或疼痛最明显部位即为病变所在部位。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疼痛始于上腹部,后波及全腹(见表21-2)。但要注意以下情况:

牵涉痛或放射痛,如胆囊炎、胆石症出现右上腹或剑突下的疼痛,但同时可有右肩或右肩胛下角处疼痛。急性胰腺炎的上腹痛同时可伴左肩痛或左右肋缘至背部疼痛等。腹腔以外的疾病,由于病变刺激肋间神经和腰神经而引起腹部的反射性疼痛,如肺炎、胸膜炎等。

转移性腹痛,如阑尾炎的腹痛可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再转移至右下腹。

异位内脏病变,如左下腹阑尾、全内脏转位等。

表21-2腹痛部位的鉴别诊断

③腹痛发生的缓急:腹痛开始时轻,随后逐渐加重,多为炎症性病变;腹痛突然发生,迅速恶化,多见于实质性脏器破裂、空腔脏器穿孔和急性梗阻等。

④腹痛的性质:腹痛的性质反映了腹腔内脏器病变的性质,持续性腹痛一般是腹腔内炎症或出血,如阑尾炎、腹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等;阵发性腹痛多为空腔脏器梗阻或痉挛所致,如胆道蛔虫症、机械性肠梗阻、胆石症等;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多因炎症和梗阻同时存在,如胆总管结石并感染等。不同性质的疾病又可引起不同特点的腹痛,常可分为隐痛、钝痛、绞痛、刺痛、刀割样痛、钻顶样痛等。

⑤腹痛的程度:腹痛的程度一般反映腹内病变的轻重,但因个体对疼痛敏感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且缺少客观的指标,应予注意。功能性疾病的疼痛可以比较剧烈,但病变组织坏死时,腹痛表现反而可以不严重。

(3)消化道症状:急腹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和排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

①恶心、呕吐:急腹症常先出现腹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其原因是由于胃肠道疾病所致。早期多为反射性呕吐;晚期多为逆流性呕吐,是因肠梗阻所致。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及呕吐的量与梗阻的部位密切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时呕出鲜血或咖啡样物;低位肠梗阻呕吐物为粪水样;高位小肠梗阻呕吐物为胆汁样。

②排便情况:腹痛病人应注意有无排便、排气、便秘或腹泻、大便颜色和性状、有无腹胀等。腹痛伴有停止排气排便,可能是肠梗阻所致;腹腔炎性病变可引起腹胀、便秘;肠道炎症可致腹泻伴里急后重;排柏油样便则为上消化道出血;排果酱样血便是小儿肠套叠的特征。

(4)其他伴随症状: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严重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急腹症往往是先腹痛后发热,而内科疾病多先发热后腹痛。腹痛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排尿困难,应考虑到泌尿系疾病;腹痛伴有阴道异常出血,应考虑妇科疾病。

(5)既往史:不少急腹症是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如疑为溃疡病急性穿孔,应询问有无溃疡病史;阑尾炎、胆道疾病、泌尿系结石等常有过去类似发作史;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常有腹部手术、炎症或外伤史;月经史对诊断与鉴别诊断也十分重要。

2.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首先应对病人全身状况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体位、表情、神志、肤色、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还要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和休克征象。胆道病人可有巩膜及皮肤黄染;心率快伴低血压,说明存在低血容量;高热则考虑感染性疾病。

(2)腹部检查:急腹症的病人应重点做腹部检查,范围包括上至乳头、下至腹股沟区。

①视诊:观察有无手术瘢痕,腹部轮廓是否对称,腹式呼吸的强弱,有无胃肠型、肠蠕动波、包块、静脉曲张等。注意两侧腹股沟区有无肿物或疝。如急性腹膜炎病人的腹式呼吸可减弱或消失;全腹膨隆多表示有气腹、腹水、低位肠梗阻;有肠型、蠕动波提示机械性肠梗阻。

②触诊:腹部触诊在急腹症的诊断中尤为重要。检查时病人取仰卧屈膝位,使腹部处于松弛状态,应先从无痛区开始,后查病变部位,一般先让病人自己用一手指点出腹部疼痛最明显的部位。重点检查有无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波及的范围、程度,腹膜刺激征的存在表示炎症已波及腹膜。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囊穿孔,腹膜受到胃液、胰液、胆汁等强酸强碱的强烈刺激,会出现腹壁高度肌紧张而呈“板样强直”。老年人、幼儿、经产妇、肥胖的病人,腹膜刺激征常较实际病情为轻,不能如实反映病变的轻重,应加以注意。另外,还要检查有无包块,确定其位置、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和有无压痛。如急性胆囊炎可触及肿大压痛的胆囊;胃肠道的晚期癌肿可扪及质硬的腹部肿块;肠套叠可触及“腊肠样”肿块。

③叩诊:先从无痛区开始,用力要均匀。叩诊时重点检查肝浊音界是否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肠梗阻时叩诊呈鼓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提示胃肠道穿孔引起气腹;移动性浊音表示腹腔内有炎性渗出液、内出血、消化道穿孔等。

④听诊:腹部听诊有助于对胃肠蠕动功能做出判断。肠鸣音亢进为急性肠炎、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有气过水声、金属音是肠梗阻特有的体征,音调越高亢,说明梗阻越完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为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可出现震水音。

(3)直肠、阴道指诊:急腹症病人该检查应给予足够重视。检查时注意有无肿块、触痛、波动感及指套染血。已婚妇女怀疑有妇科疾病时,须做腹壁阴道双合诊,以协助诊断。

3.辅助检查通过详细收集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大多数急腹症可得出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诊断,但有时为了进一步确定疾病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做鉴别诊断,往往需要选择应用一些有关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检查可提示有无炎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动态观察,如出现进行性下降则提示有内脏活动性出血。检查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糖、酶等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胰腺炎有重要意义。粪便检查对急腹症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可出现柏油样便或潜血试验阳性;肠道炎症时可见大便中白细胞增多;大便时排出鲜红色血性液体应考虑结肠溃疡、肿瘤、痔疮出血等。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或腹腔穿刺液淀粉酶均可升高;肝胆道疾病应做血清胆红素、肝肾功能测定;肠梗阻的病人应了解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等;中老年病人应常规检查血糖。

(2)X线检查:平片检查可排除胸部疾病引起的腹痛,有助于诊断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腹腔内积液及脓肿、胆道和尿路结石;X线造影检查对胆道疾病、泌尿系疾病、胃肠道疾病亦有重大价值,如可以诊断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肿瘤、胆道结石、泌尿系结石等。气钡灌肠造影在低位结肠梗阻中具有诊断价值。

(3)B型超声波检查:特别是对肝、胆、脾、胰、肾的疾病有较大的诊断意义,对了解腹腔脓肿、膈下脓肿的部位、大小及定位穿刺引流也较为常用。

(4)内窥镜检查:消化道出血病人可通过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等检查了解出血部位及原因;胆管胰腺疾病可通过十二指肠镜做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肠的疾病常使用纤维结肠镜进行检查。

(5)CT、MRI检查:常用于肝、胆、脾、肾、腹膜后、盆腔等疾病及实质性脏器破裂的诊断。

(6)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部分消化道出血或肝破裂出血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部分病变还可同时行栓塞止血。

(7)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对诊断不确切的急腹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4.诊断原则

对急腹症,在诊断方面必须依次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有无外科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在不能明确此点之前,绝不能掉以轻心,并要慎用麻醉性镇痛剂,以免影响诊断,延误及时治疗。

(2)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腹痛:原则上要首先除外器质性疾病,不要轻率诊断功能性腹痛。

(3)腹痛最后的病因是什么:不论何种腹痛,最后总要归结到病因问题。只有弄清病因,才能有最正确的处理。故不能满足于对症处理,要争取尽早弄清诊断。

5.鉴别诊断

(1)内科疾病:大叶性肺炎、胸膜炎、心绞痛等都可引起反射性腹痛和上腹腹肌紧张,通过追问疼痛的情况,细致地检查胸部体征,无明确腹部体征,再借助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即可鉴别。急性胃肠炎、痢疾、急性肾盂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常有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均无腹膜刺激征,且内科疾病常先有发热后才腹痛,而外科疾病常先腹痛后发热,不难做出鉴别。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常有溃疡病病史,突然发生上腹部刀割样疼痛,以上腹部为主的全腹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肝脾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反跳痛明显。腹部X线检查常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并不困难。

(3)急性阑尾炎: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病史,腹痛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以右下腹为主的腹痛突然范围扩大,甚至波及全腹,伴有反跳痛,肌紧张,体温持续性升高,白细胞增高,要考虑阑尾炎穿孔的可能。盆腔阑尾炎可经直肠指检触及右前腹壁处有明显触痛,腹腔穿刺有脓液。

(4)急性肠梗阻:多数急性肠梗阻初期具有典型的“痛、胀、呕、闭”的临床表现及肠鸣音亢进,无固定压痛点与肌紧张等特征。但如梗阻不解除,疼痛可从间歇性发展成持续性,无发热或低热发展成高热,肠鸣音亢进或有气过水声发展成肠鸣音消失,腹胀渐加重,全腹出现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应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所致。可通过腹腔诊断性穿刺和腹部X线检查予以区别,必要时做剖腹探查进行明确诊断。

(5)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既往多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史,腹痛以右上腹为主,向右肩部放射,可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并存的Charcot三联征。腹膜刺激征可累及全腹,但以右上腹为最明显,胆囊肿大时可触及胆囊,墨菲征阳性。肝胆胰B超可有助于确诊。

(6)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持续性左上中腹疼痛,可向肩部放射,可伴有腹胀,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CT示胰腺弥漫性肿大,密度不均,胰腺坏死时呈皂泡征,胰周积液,可确诊。

(7)宫外孕破裂:多有明显停经史,常有下腹剧烈疼痛,阴道流血,有明显内出血表现,甚至出现休克。腹膜刺激征以下腹部为主,血色素下降,尿妊娠试验阳性,腹部或阴道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赞赏

长按







































约惠白癜风医院献礼
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yfcs/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