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公布53种疾病不准输液

一、激素真的能“治病”吗?

医院,如果用一般药物几天过来没见到明显效果,医生就会给病人上激素,一上激素,症状马上就会好转,大家是不是认为激素很厉害,效果很好?

那激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效应?

激素是把你身体里所有潜在的能量激发出来的一种物质。激素是给你治病吗?实际上它不是治病的,而是通过激发调动你身体内自有的全部能量来集中治疗现前出现的毛病,简单地说,激素会调出你骨壁内的养分来对抗外来的病毒。打个比方,就是把你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花,积蓄是有限的,花多了就会亏空。

如果老是将养分调出来使用而没有及时补充回去,骨质密度就会降低,骨头会干裂,人体就会感到疼痛酸麻,医院检查就会发现副作用、股骨头坏死,以及身体发胖,还有女性长胡子、男性长乳房等副作用,同时人体的免疫力会减弱,整体机能都会下降。

很多人认为吃一点激素没有关系,甚至认为是美容保健,这是非常大的误解,对大家的健康造成很严重的隐患。

二、抗生素抗住了什么

现在很多小孩子得中耳炎,医院一般会打点滴,一打就是十多天,这种情况很普遍,正因为普遍所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就这方面做一个统计。

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有一种最可怕的病症就是不孕不育。医院检查什么病都没有但就是不怀孕的人,大部分小时候得过中耳炎。

这些人为什么不怀孕?因为小时候曾经大量打消炎药。大家知道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打了之后,炎症不发了,但是肾脏的生育机能也不发育了。

为什么不孕症这么多?三、四十年前象我们父母这一代,生孩子都是五、六个,要生孩子很容易。

但是到了现在这一代,想生一个都生不出来了,思考过是为什么吗?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孩子有病后,就盲目打点滴,造成的损害经过十年、二十年才浮现出来,这会断送了孩子的一生。

这样下去,中国将来用不着计划生育了。大家看看现在的电视广告,到处都是治疗不孕症的。现在食物中的激素、化肥都比较多,加上滥用抗生素,很多人都生不出孩子来,再过十年大家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

抗生素是西方国家发明的,但是西方国家的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率只占3%,在中国临床滥用抗生素竟然高达60%—70%,大家明白这是什么概念吗?抗──生──素,抵抗生长的,都抵抗住了,都不生了,还要计划生育干什么,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一则新闻:一个乡镇的医生,因为工作之便,平时自己有个小病小痛就马上吃抗生素,结果有一天感冒发烧,吃什么也不见效,医院检查,发现他平日吃太多的消炎药,已经吃到最顶级的了,现在什么药物对他都不起作用了,医院里等待病情的综合发展。

现在中国城市职工医疗费用可以报销,很快这个政策要普及到全民。这本来是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但是很多人却把福利看成是便宜,一个人报销,全家吃药不花钱,还认为赚到便宜了,家里的抽屉都是药,自己有事没事还乱吃。还有的人很容易感冒发烧,一发烧就去打点滴,这些内服外用药物所含的毒副作用长期积存在体内,不但没赚到,最后还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赔进去了。

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医院立足。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输液的危害所在。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

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

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许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称之为“水大夫”!输液治疗尽管作用强、见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也很突出,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危害:

一、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二、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四、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对策:

一、医院或诊所看正规的医生,根据病情用药而不是为了其它去输液!

二、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和减少微粒的产生,同时使用合乎要求的液体、输液器、注射器,尽可能过滤掉微粒。

输液本是为了治病,但是不根据病情就频繁地挂上吊瓶,不但可能对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多损害。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几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无论小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病,人们总以为输液打吊瓶最保险又省事,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医院血液内科的许医生介绍,“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喜欢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因为输液的相对药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是一般医院输液,一天一般只输一次,这样就会造成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输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以后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还有就是过敏反应。相对而言,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相对于口服药而言,频繁地输液可能还会对身体的一些器官造成影响。

医生建议尽量避免用药,能口服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尽量采用药物治疗。

CCTV-13频道新闻1+1视频报道:

国家出手,公布53种疾病不准输液:

不需要输液的24种内科疾病

  细菌引发炎症,抗生素才有用。专家表示,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因素,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免疫过度的因素。带“炎”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时是讲话过多、麻辣烫饮食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不需要输液的18种疾病

  据报道称,外科科室成为抗生素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了97%.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专家樊志敏介绍,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体表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如无发热,血象正常),术后是可以不用输液的。当然,比如一些人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可能仍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更多健康知识请   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另外,即便是需要用药,口服和打针就够了。在一些小诊所和不规范的医疗机构,阴道炎等妇科炎症,滥用抗生素比较普遍。女性阴道内部环境同时寄存着多种菌群,菌群之间相互抑制,从而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摄入过量抗生素,就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不需要输液的4种疾病

  抗生素有时会帮倒忙。在我国,儿科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在这份清单上,儿科也有几种情况不需要输液: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病,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小儿如果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低于38℃,孩子精神状态也不错,家长也就不需担心。秋天“轮状病毒”活跃,秋季腹泻和感冒一样,是自限性的疾病,用抗生素反而是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抗生素有时会帮倒忙

  在我国,儿科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在这份清单上,儿科也有几种情况不需要输液: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病,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

  医院儿科主任廖东幸告诉记者,这几种疾病,严格说,的确都可以不用抗生素。小儿如果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低于38℃,孩子精神状态也不错,家长也就不需担心。另外,马上到了秋天,“轮状病毒”也活跃。秋季腹泻和感冒一样,是自限性的疾病,用抗生素反而是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

  毛细支气管炎,虽然病中也带着一个“炎”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80%发生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医院可以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抗原检测,很快就明确是否是病毒感染。

  但是专家也坦言,“儿科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病情的进展很快,对于一些混合感染的小宝宝,有的时候医生也会让患儿输液,主要是是怕其发展为肺炎,这也是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希望家长理解。”

追问:如何控输液?

  在年,江苏省卫生厅就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格”的抗生素管理规范,医院、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一般分别控制在50种、35种以内。

  年8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根据规定,医生开处方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应用抗菌药物。而缺乏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性感染者,都不能应用抗菌药物。

  该《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另外,医生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将被取消6个月到一年的处方权,情节严重者将被吊销执业许可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好治么
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jbgs/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