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拿出小工具,掏一淘耳朵
有没有感觉
从耳中传递到全身的不知名的通畅感~
不过,
是否会担心掏耳朵会把耳朵掏聋?
需要掏耳朵吗?耳朵外耳道的软骨皮肤上长有耵聍腺,这个腺体会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叫耵聍(也就是我们口中的耳屎)。别小看了这个分泌物,它不仅有抗菌、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还能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并且散发特殊味道防止小虫靠近。
从理论上讲,通过咀嚼、哈欠等下颚动作,耵聍是会自动排出的。也就是,耳朵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一般无需我们掏耳朵来清除耵聍(不过,油耳需要清洁)。
然而,还是有好多人热衷于掏耳朵的大业~那么
↓↓↓
掏耳朵会致耳聋吗?实话实说,有这个风险,但风险较小。我们来看看,在掏耳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1外耳道出血手一用力,外耳道的皮肤就破损出血。遇到这种情况时,有没有吓一跳?出血,看起来吓人,但只要没有感染,一周后就可以愈合,对听力不会造成影响。
Ps:出血后若是发现耳道潮湿、发痒、耳痛、流脓,说明可能已感染,这就要就医了~
2捅破鼓膜若把仅为0.1mm的鼓膜捅破,就有麻烦了:
①小面积损伤,可能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1~2周就自动痊愈了;
②大面积损伤,同时还出现了中耳炎,必然会造成听力的下降。
不过,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是能治疗第二种大面积鼓膜损伤又有中耳炎的情况,关键是一定要及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听力。
Ps:若是有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少量出血和耳闭塞感,就说明耳膜受损了,请尽快就医~
掏耳朵是有风险滴,那么
↓↓↓
还能愉快地掏耳朵吗?怎么能轻易放弃掏耳朵带来的通体舒畅感!耳朵还是可以掏的,但是请记住:小掏怡情,大掏伤耳,要注意度以及方法。
1清洁频率虽然每个人耵聍的分泌速度不同(包括油耳哦~),但是大概一月掏一次就够了。
因为,耵聍的生长速度再怎么快一个月也没有多少。再者,耵聍对耳朵有保护作用,清洁得太频繁,耳朵就不安全了(外耳才需要天天清洗~)。
2工具选用根据上期小伙伴们的留言,小编发现大家掏耳朵的工具,不外乎是掏耳器、棉签、指甲以及手指~
对于掏耳朵的工具,有个要求就是松软、干净、不坚硬。所以可以从这方面来说说小伙伴们的选择。
①不推荐:指甲很多人喜欢将小拇指的指甲留长,专门用来掏耳朵,随身携带,特别方便。但指甲缝里容易藏污纳垢,易将细菌带入耳内,造成感染,因此并不推荐。②不推荐:手指清洁干净又没有长指甲的指腹掏掏耳朵,确实不错。但是,指腹只能接触最外部耳道的入口,对稍微内里点的耵聍一点也没有办法,不实用(若只是挠挠痒,干净的手指还是可行的)。③看情况:掏耳器如果是随处可见的不锈钢掏耳器,是不建议的。因为,太坚硬,易伤害外耳道娇嫩的肌肤。不过,目前有一种橡胶制成的掏耳器,比较柔软,还自带有手电保证视野清晰,可以使用。④可行:棉签松软、干净的小工具,棉签就是不错的选择。掏耳朵时,可以用棉签沾点温水,轻轻在耳道内顺着一个方向转动,耵聍就会被带出(不要太深入啦~)。不建议用铁签、发夹甚至随便选用的工具掏耳朵呦。
3正确姿势掏耳朵有啥标准的专业姿势吗?并没有,站着、坐着,甚至躺着,都可以。不过,除了上文说的掏耳朵的工具要柔软、干净外,掏耳朵时还要小心以下几点:
①最好独自一人,特别要小心周围是否有熊孩子出现。若是掏得正起劲儿,熊孩子撞你胳膊,有可能捅破鼓膜;②掏耳朵这件事儿,最好自立自强。自己的耳朵自己掏,别手痒去掏其他人的耳朵,不知轻重掏出外耳道炎也不少见;③不建议给婴幼儿或儿童掏耳朵,若是发现耳朵有大块耵聍,可找耳鼻喉科医生帮忙取出;
④如果把耳朵掏出血来了,不要犹豫,也不要侥幸,找耳鼻喉科的医生看看,也千万别往耳朵里随意滴药。总之,耳朵还是可以掏的,但也要正视掏耳朵的风险。如果自己实在不敢掏可又担心耳朵堵了,怎么办?那就别自己掏,定期去耳鼻喉科找医生帮忙(偷偷告诉你,专业的手法不仅安全还会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哦~)。
相关文章阅读:
1、帮你读懂耳朵泄露的5个秘密
2、注意丨这些常有的小习惯,对身体大有害处!
3、长期戴耳机后果很严重,到底要怎么戴才好?
4、不要到处抠抠捅捅挖挖,小心爽了自己,伤了健康!
健康之路旗下健康商城——“小薇优选”
长按识别下方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