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确实这是一种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疾病。但最近70岁的刘娭毑却因普通的感冒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感冒一周
古稀老人患上急性肝衰竭
“不就是感冒嘛,多吃点药就好了。”今年2月,70岁的刘娭毑受凉后出现发热、头疼、咳嗽等症状。与往常一样,她自行去药店购买了感冒药、消炎药、中药等多种药物。
为了让感冒快一点好,刘娭毑连续一周同时服用了这些药物。可谁想意外随之发生。服药一周后,刘娭毑的感冒症状不仅没消失,反而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食量减少等症状,家人这才急忙送她来我院检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可把家人吓一跳。检查结果显示,刘娭毑体内的谷丙转氨酶(一种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在U/L以上,是正常指标的倍,总胆红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μmol/L,超出正常指标近15倍,这些指标都意味着患者的肝细胞严重损伤。
经过初步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服药史,ICU主任高建辉诊断刘娭毑患上了“急性药物中毒性肝衰竭”!
原来,刘娭毑这急性肝衰竭竟是吃感冒药吃出来的!
血浆置换
患者退黄重获新生
“必需立即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在予以积极护肝治疗的同时,ICU主任高建辉决定立即为患者实施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
高建辉向患者家属耐心解释道:“血浆置换治疗是一项新技术,对重度中毒并发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免疫、结缔组织等疾病所致的肝功能衰竭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图:患者正在接受血浆置换治疗
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告知患者家属后,ICU团队立即在刘娭毑床旁展开了人工肝治疗:利用血泵引出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血细胞成分后,去除血浆和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损伤因子等,再将净化后的血浆及所需补充的新鲜血浆和之前分离出来的血细胞成分一同回输到刘娭毑体内。
(图:血浆置换示意图)
“简单来说,这个治疗过程就是利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液中的各种致病因子去除干净,再将正常人的新鲜血浆作为置换液回输给患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促进肝功能恢复等治疗效果。”高建辉一边盯着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边解释。
短短二个小时的治疗结束后,刘娭毑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全身黄染逐步减退,复查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第三次人工肝治疗结束后,检查报告显示,刘娭毑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指数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目前已顺利出院,如此显著的治疗效果让家人欣喜不已。
多次开展
人工肝技术疗效显著
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浆分离+胆红素吸附)在我院已多次开展,成功挽救了12名类似危重患者,早在年初,通过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浆分离+胆红素吸附)治疗,ICU团队顺利挽救两名因蘑菇中毒濒临死亡的患者,至今已开展此项技术40余次,疗效显著,均无并发症出现。
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床旁血液净化技术走在全市前列,提高了我院重症疑难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各种原因急性起病后并发多器官衰竭(肝肾、凝血系统、中枢)、重症肝炎、各种急性中毒合并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等带来福音。
病急可不能乱吃药,
服药也有注意事项,
赶紧来学习一下。
Z
科
普
1、多种药物同服为何会引发肝衰竭?
目前正是流感多发季节,大家常常会自行购买服用一些解热镇痛的感冒药物,甚至不少人有混服多种感冒药的习惯,认为这样服用感冒药,药效来得更快,疾病去除更早,其实不然。
据高建辉主任介绍,一般药物都有一个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如果小于这个浓度范围,则疗效减弱甚至无效;而高于浓度范围,则会发生药物的毒性反应,即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感冒药大多是复方成分,很多感冒药虽然药名不同,但其实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一样的,如果混合服用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就相当于超剂量服用,会造成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损伤。
2、哪些药物不能同时服用?
科室简介
重症医学科(ICU)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成立于年1月,拥有多种先进医疗设备,为益阳市重症医学唯一重点专科。年7月被市卫计局授予“益阳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新技术如:“单项白蛋白透析滤过在急性中毒救治的应用”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各类急危重症中毒患者的救治提供新手段,床旁彩超、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等各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文字|编辑:罗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张劲刘新春
厚德精医传承创新博爱益人
长按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