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阿嚏~
这段时间,感冒发烧成了家长群中唠的比较多的话题,
所以,我们也紧跟“热点”,来说个事儿,
当然,重点是这件事之外的“知识点”。
扎堆感冒,有孩子半夜就诊说耳朵疼寒冷干燥的冬天,容易让抵抗力差的小朋友们扎堆感冒,但忙活的,医院的儿科诊室,耳鼻喉科急诊也经常会在半夜,遇到一些心急火燎抱着孩子来就诊的家长。
来就诊,因为啥呢?这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的原因几乎一模一样,表达的意思也都是:半夜孩子有阵发性地哭闹,说耳朵痛,或者用手指着耳朵哭闹。
“听到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感冒好几天了,突然又说耳朵疼。”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杨娜进一步询问,往往这些孩子都会有鼻塞流涕,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杨娜说,最近一段时间,一医院就诊的,尤其是后半夜来就诊的,只要小朋友说耳朵疼,一问感冒了,十之八九是急性中耳炎。
对,中耳炎!
杨娜说,儿童急性中耳炎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非化脓性中耳炎,了解病因及时治疗,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出,听力就可以很快恢复了。但化脓性中耳炎,虽然及时治疗可以恢复,可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可能会造成膜穿孔增大,听小骨破坏等,严重甚至还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
儿童中耳炎与感冒的关系:“相生相爱”据《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显示,至少有70%的中耳炎继发于感冒之后。那么,小朋友为什么容易在感冒后得急性中耳炎呢?
杨娜说,这其实和儿童的中耳腔结构息息相关。
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大部分儿童中耳炎的病因都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一端开口于鼻腔后方鼻咽部的侧面,另一开口位于中耳腔,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气压、保持与外界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及防止逆行感染等作用。但当鼻腔鼻咽部病变时,咽鼓管口受压,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引起各型中耳炎。
而相较于成人来说,儿童的咽鼓管短、平,咽鼓管肌肉收缩无力,软骨弹性较差,咽鼓管软骨段管壁容易塌陷,因此,儿童中耳炎的发病率较成人高,特别是腭裂患儿更容易患中耳炎。
除了感冒,这些情况会引起儿童急性中耳炎对于急性中耳炎,咽鼓管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而之所以感冒会引起儿童急性中耳炎,是因为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与此同时,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也可以通过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同时,儿童不正确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涕,游泳、跳水、不恰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也可将致病菌及鼻腔分泌物等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此外,儿童咽鼓管短而宽,并且开口处位置低,如果平卧哺乳,乳汁及胃内容极易经咽鼓管逆流入中耳,从而引起感染。而给小孩子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提高抵抗力是关键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有的宝宝还小,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家长就更不容易察觉。
那么,如何尽早发现孩子可能患上了中耳炎呢?杨娜列举了几个关键点,请家长们自行掌握哈~
发烧——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挠耳朵——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摇头——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耳朵积水——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听力不好——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杨娜称,预防急性中耳炎,提高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是关键。如何提高抵抗力呢?杨娜说,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秋冬季多饮水,坚持锻炼。同时,教会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避免耳朵感染。对于婴幼儿,如果条件允许,应该让宝宝少含奶嘴,因为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咽鼓管。同时,应避免婴儿躺着喝奶和哭泣。这是因为,当婴儿躺着吞咽时,营养丰富的液体会流入耳咽管并聚集,为传染性生物体创造非常舒适的滋生场所。而如果宝宝躺在那里哭了很长时间,眼泪就会进到耳廓里,加上分泌物和脏东西,宝宝的耳朵很容易发炎。图片来源:医院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监制/王义亭统筹/宗雷校审/宗雷编辑/王苗苗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