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个语音↑↑↑解放眼睛
炎炎夏日,为了消暑,孩子可能会经常去游泳,或者增加洗澡的次数。
但如果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会耳朵进水导致外耳道炎了。继而出现耳朵痒或疼痛,外耳道红肿,有时有分泌物,甚至会出现颈部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的情况。小一点的孩子,更会因此而哭闹,或者不停的抓耳朵。
真是孩子遭罪,爸妈操心啊!
外耳道炎成因孩子游泳时或洗澡时,由于水进入外耳道,造成外耳内局部皮肤感染,由于外耳道潮湿的环境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同时也引起外耳道皮肤软化,这样细菌就入侵外耳道局部的皮肤,造成局部炎症,从而引起外耳道的感染多伴随有疼痛。经常用棉签掏耳朵或抓搔外耳道时也会引起感染。
所以,孩子耳朵进水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容易引起外耳炎,甚至引发中耳炎。人体的外耳与中耳以鼓膜相隔,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管子通往鼻咽部,称咽鼓管。小孩子咽鼓管短而直,而且管径较粗,因此更加容易感染。
耳朵进水怎么办?小帮特地去看了一下网友们给出的一些妙招。
爸妈们都用过哪几个?
单腿跳跃法No.01将积水的耳朵一侧向下,扶墙单脚跳,下落的同时向下甩头,利用积水的重力和向下的惯性,使得积水流出外耳道。
小帮亲测:
这种办法适合年龄相对大一点的孩子,效果是时好时坏。且不能保证水完全流出。
甩脑袋法No.02像狗狗摇水珠一样左右甩头,然后水就飞出去了。(画面请自行脑补。)
小帮亲测:
这个方法副作用较为明显,但伴有头疼头晕的症状,效果一般。
灌水法No.03又叫引流法,就是向已积水的耳朵再灌一些水,静止一会后,将水甩出,这时候耳朵内的积水会随着新灌入的水一并排出耳朵。
小帮亲测:
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前提是灌的水要干净,也不排除新灌的水会给耳朵带来更多的细菌。
撞枕头法No.04坐在床上,把进水的那一只耳朵,侧向枕头,然后放松倒下,头砸在枕头上。
小帮亲测:
效果不明显。小孩子操作起来要看悟性。如果枕头太硬,可能还有砸晕的风险。
小帮的建议:一、对于较小的孩子,耳朵进水了,妈妈应先将孩子侧躺着放于自己的大腿上,使孩子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紧压孩子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数次,将水“吸”出来;或者用手指轻轻按压孩子的嘴唇,诱使其做张嘴动作,反复数次,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二、孩子耳朵进水,家长要及时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孩子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味道,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孩子不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孩子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具体步骤:(1)滚动一清洁、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或柔软、结实的棉纸,卷成一个灯芯绳。(不要使用棉花包上尖头的棉棍或薄纸,这东西可能会脱落在耳道里。不要使用任何种类的小棍子)
(2)将灯芯绳放进小孩子的耳朵里。灯芯绳潮湿时将它撤出。
(3)再用一清洁的灯芯绳来做替换。每天至少3次重复进行这些步骤。直至耳朵不再弄湿并且没有脓液从耳中流出为止(通常需7-10天)
专业人士说:如果家里有医用酒精,可以向孩子的耳道内滴入3—6滴医用酒精,稍停片刻,让其自然流出即可,也能起到吸收余水并杀菌消炎的效果。
耳朵进水有可能导致中耳炎,如果耳部有炎症可以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将氧氟沙星滴耳液,滴入耳道一分钟然后倒出来,效果立竿见影。氧氟沙星滴耳液可以有效治疗中耳炎等疾病。
如何预防耳朵进水呢?小宝宝洗澡时:可以使用专用的浴帽,帽檐向下压一下就可以避免洗澡水直接冲入耳内哦。
游泳时如何防止耳朵进水?1、游泳作好检查。孩子外耳道有耵聍时应当取出,否则泡涨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患有中耳炎的孩子,如鼓膜有穿孔,脏水进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如果孩子患有中耳炎,必须经医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2、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给孩子购买游泳专用的耳塞,建议购买弹性耳塞,或者包裹住耳朵的泳帽哦。
温馨提示:
有些父母有给宝宝掏耳屎的习惯,很容易碰伤宝宝娇嫩的耳道黏膜引发细菌感染,甚至伤及鼓膜和听小骨,引发中耳炎及听力下降。耳屎一般会随着身体运动及口腔的张合,向外移动自行排出。如果发现未脱落的耳屎结成硬块,堵塞耳道,也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切勿自作主张。
给宝宝掏耳朵的大学问在这里:
常帮宝宝掏耳朵?小心掏出病来!
成长帮说
耳朵进水,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在夏天。一般来说,耳朵进水只要适当处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听之任之,不能及时排出积水,可能就会让孩子多遭罪了。孩子耳朵进水的处理方法爸妈们都get到了么?
文章如果不错,请分享给更多的家长!
加入微群,一起学习加入成长帮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