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系统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却常常被忽略。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身体偶然或经常出现的各种症状可能和肌筋膜上的扳机点有关。比如咬肌上的扳机点就可能导致多种症状,除了标题中提到牙疼、耳朵痒、磨牙,还可能涉及流鼻涕、牙齿敏感、面部疼痛、颞下颌关节疼痛、眼袋的产生、耳鸣等。如果你不知道扳机点是什么,可以先看之前的这篇介绍文章。 你需要了解扳机点,75%的疼痛和它有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扳机点可能导致各种症状,但不必然。比如咬肌上的扳机点可能导致牙疼,但并不是说牙疼就是咬肌的扳机点造成的。扳机点是这些症状的可能因素之一。关于扳机点导致的症状,可能所有人都遇到过,只是不知道它和扳机点有关。我前两天到公园跑步,跑完之后突然开始流鼻涕,以为是鼻炎犯了,由于还在户外,不能马上吃过敏药,试着按摩咬肌,症状很快缓解。针对扳机点的处理,简单的自我按摩就能有所获益,如果你有一些解剖学的基础,并有不错的按摩技巧,效果也会更好。由于自我按摩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我常常建议学员在出现各种症状时,先对照扳机点手册,查到对应的部位,然后进行自我按摩,看看是否有缓解。不过,对于较严重和紧急的症状,还是抓紧时间就医。本文要讲的咬肌是特别容易产生扳机点的肌肉之一。咬肌是头面部最厚实的肌肉,力量很大,是负责咬合和咀嚼主要肌肉。很容易找到它,当你咬紧牙齿时,既能通过镜子看到它,也可以用手感受到它的收缩。如果你仔细看这张解剖图会发现咬肌其实有两块,深一块,浅一块。扳机点的产生主要和肌肉的过度使用有关,咬肌上产生扳机点原因也是如此。如果你有嚼口香糖、咬指甲、经常咬紧牙关等习惯,就有可能在咬肌上产生扳机点。如果你总是用某一侧来咀嚼,那么这一侧可能更容易出现扳机点。除此之外,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肌肉上的扳机点会导致咬肌产生卫星扳机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先处理这些肌肉。头颈部和肩背部的体态异常会导致这些肌肉被过度使用,导致扳机点,所以头前倾、驼背、圆肩等体态问题会增加咬肌扳机点产生的几率。咬肌的过度使用还可能使得它变得肥大。在一段时间的咬肌按摩之后,可以试着对比一下,下颌的形态是否有变化。咬肌上的扳机点会导致各种症状,根据扳机点位置的不同,症状出现的位置可能也有区别。如下图所示。黑色叉叉表示扳机点所在位置,红色点点表示可能出现症状的位置。A、浅层咬肌上部的扳机点可能会在上颌骨和上臼齿产生症状;B、浅层咬肌中部的扳机点可能会在下颌骨和下臼齿产生症状;C、浅层咬肌下部的扳机点可能会在下颌骨和眉毛附近产生症状;D、深层咬肌的扳机点可能会在耳朵附近产生扳机点。根据扳机点理论的提出者Travell和Simons的描述,这个位置的扳机点可能引起耳朵深处的瘙痒,你怎么挠也挠不到。这个扳机点还有可能导致耳鸣和耳痛。A和B图所示的扳机点可能导致牙齿敏感,不耐冷或是不耐热。咬肌的扳机点除了可能导致这些症状的产生之外,还有可能导致颞肌和翼内肌的扳机点,从而将症状出现的范围扩大。一般来说,很难直接确定到底是不是咬肌的扳机点导致这些症状的产生,但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先进行自我按摩,看看症状是否有缓解。由于咬肌的位置较为表浅,所以很容易触摸并按摩它。可以先咬合一下,找到它,然后用手指或指节进行按摩。既可以一侧一侧来,也可以两侧一起。每侧都涉及多个扳机点,所以要换位置。除了这种方法外,更加有效的按摩手法是将洗净的手指伸到口腔内,然后用手指夹住咬肌,进行撵揉式的按摩。不管是哪种方法,按摩的力度都不要太大。按摩之后,可以进行轻柔的拉伸。一只手放在额头,另一只手放在牙齿上,轻轻向两侧施力。注意,不要在头前倾的姿势下拉伸,确保颈部是在中立位的。按摩和拉伸每天进行两次,每次10分钟,直到按摩不再引起疼痛。 如何拉伸背阔肌,改善肩关节灵活性? 为什么动作中斜方肌总是代偿? 为什么久坐会导致腰大肌紧张?怎么放松? 胸小肌:几乎每个人都需要放松的肌肉 这三种迹象表明你的腰方肌需要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jbgs/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