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积德
职业:医生
正文
耳朵是人体比较敏感的器官,有时候清理不当有可能会导致宝宝耳道感染;宝宝洗头时若是进了水,又不知道该如何清理才不会伤害到宝宝的耳道;又或者宝宝为什么迟迟不说话,有可能是先天性耳聋。总而言之,对于宝宝的耳朵护理有很多知识,妈妈不可不知道。
01
不可不防的婴幼儿三大耳疾
1清理不当可引起急性外耳道感染(又称外耳炎)和疝肿
宝宝在洗头、游泳时的污水、喂药时的药汁、呕吐的胃内容物灌入宝宝的耳朵,或是用火柴、发卡等物掏耳朵时,滑坡了外耳道,细菌乘机感染,就容易引起外耳道炎。
有的家长小时候经常会拿火柴头掏耳朵,这种陋习应该改过来。要买专门给宝宝掏耳朵的耳扒才比较安全健康。
在正常情况下,宝宝的外耳道比较干燥,所产生的而是大多为粘稠状,呈褐色或暗红色分泌物。外耳道上有汗腺,被细菌侵入的话会生成与皮肤脓疮类似的东西。从耳孔到鼓膜的S形管道里如果生了脓疮的话,就会使入口变窄或内侧堵塞。
治疗与居家护理
保持外耳道的清洁,但是不要随便挖宝宝的耳屎。沐浴后用棉签轻轻拭擦耳孔入口即可。如果有发炎现场,可以适当服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严重者应就医问诊。
02
1喂奶不当可引起急性中耳炎
在床上仰卧吃奶的宝宝容易患上中耳炎,这是因为进食时少量的乃至流至咽鼓管。一般现象是喂奶期间会哭闹不止,且一直摇头,难以哄睡。
2
与感冒同行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发现,约有15%~25%的普通感冒患儿会并发中耳炎。它分为分泌型和化脓型两种,常发生在孩子感冒的几天内,究其原因是致病菌通过开放的咽鼓管波及临近的器官——中耳所致,即在感冒期间有液体经常在中耳积聚。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鼓室可能会破溃。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婴儿的耳朵会流出黄色,白色微带血的液体,就像一次排泄物一样被排放出来,这种液体不同于正常的耳垢,可能会伴有恶臭气味。但是耳朵流脓的压力和疼痛感会减小。多数孩子表现畏寒,发高烧,和耳痛。尤其是张嘴咀嚼东西的时候更加疼痛,并且会因为耳痛变得没有食欲。小宝宝不会说话,所以多半会烦躁,哭闹,抓耳朵等方式来表达不舒服。
3
耳朵进了脏水
耳朵进了脏水:常见于洗头,洗澡或游泳时,宝宝一侧或双侧耳朵进脏水后未及时弄干引起急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
1、耳朵疼痛(用手轻轻触及宝宝的耳屏时就会哭起来)而哭闹不安,比平时哭声更大,会说话的宝宝会告诉妈妈耳朵疼痛,不会说话的宝宝拉拽耳朵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告诉大人他们耳朵疼,只能用拉拽耳朵的方式来表达不适。
2、多数宝宝表现畏寒、发高烧、测量体温在38℃~40℃之间。
3、外耳道常常流出黄色的脓液(说明鼓膜已经穿孔)和听力下降,用窥耳镜检查时可以看到鼓膜充血,膨隆,以后穿孔流出浆液或粘性脓液。
居家护理
妈妈要学会使用灯芯绳或纱布条来吸干宝宝的耳道。
具体的方法是:
1、把情节、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或柔软,结实的绵纸,卷成一个灯芯绳(不要使用棉花包上箭头的棉棍或薄纸,这些可能会脱落在耳道里);
2、将灯芯绳放进宝宝的耳朵里;
3、等灯芯绳潮湿后将它撤出;
4、再用一清洁的灯芯绳来做替换,每天至少3次重复进行这些步骤,直至宝宝耳朵不再弄湿并且没有脓液从耳中流出为止。(通常需要十天)
一般说来,如果及时治疗,鼓膜穿孔可以长好,急性中耳炎患儿的听力可以完全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急性中耳炎会转变成慢性中耳炎,日后将影响听力,可导致听力丧失,甚至可能引起耳源性脑膜炎和脑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生。因此,早起治疗中耳炎将能预防听力丧失,从而促进小儿童认知、语言和情感的正常发育。
03
听力障碍(耳聋)
2个月内的宝宝对铃声没有反应,6个月的宝宝对自己摇晃玩具发出的声音反应淡漠,8个月的宝宝听到别人叫他的名字无动于衷,就说明听力有障碍。宝宝到了1岁半还不会说话,或说话比较迟缓又口齿不清,医院首先检查听力,这是因为听力丧失的宝宝,无法学习说话,最终会成为哑巴。如果到了2岁还不会说话,或听不懂简单的话语,就应该高度怀疑耳聋的可能。
治疗与护理
1、如果是传导性耳聋,清除外耳道的障碍物,早期治疗中耳炎将能预治听力丧失,从而促进宝宝认知,语言和情感的正常发育。如果是神经性耳聋,那就必须佩带助听器。
2、妈妈给宝宝喂奶时,要讲头部抬高一些,取半卧位哺乳;喂完后不要立即让宝宝平躺,而应该轻拍其背部,以免漾奶后乳汁集于口咽,再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并且应避免宝宝在床上卧位进食。
3、患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时,要提高警惕,加以预防。
4、6岁以下的宝宝应该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抗生素中的一类,包括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较大的宝宝患病时应谨慎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尽可能选用其他类抗生素取代氨基糖甙类药物。必须使用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剂量和疗程。用药期间宝宝若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眩晕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5、让所有吸烟者明白,吸烟不仅危害自己健康,还对宝宝的健康构成威胁。有宝宝的家庭应该尽量不要在家里、车里吸烟。
▍编辑:厦门辣妈圈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图片给厦门政府打分
?
点击图片了解两性健康
?
点击图片免费参加《七天恋人》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