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听力残疾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为了预防耳病的发生从而保持正常的听力,应该重视青少年时期的听力卫生和保健,养成良好的爱耳护耳习惯。
1.避免噪声伤害,尽量少用耳塞听音乐、英语或接听手机,并避免长时间上网。噪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听力的主要杀手。要尽量减少暴露在噪声环境的时间。
2.避免外伤损害。最主要的就是纠正不良的挖耳习惯。耳垢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一般少量屑状耵聍,可以随运动时的振动和下颌运动时自行排出,不需特别清理。
3.避免游泳性耳炎。游泳后耳道进水时,用手或棉花棒乱掏会损伤外耳道壁、鼓膜,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发生,严重时损伤听力。正确的方法是将头偏向一侧,用手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并单腿跳跃,可使而内的水流出来。后用清洁的医用棉花轻轻地擦干耳道。如果耳朵进水自己无法处理时,应尽早就诊。水呛入鼻腔,进入耳内,也可引发中耳炎,一旦鼻腔进了水,正确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
4.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要慎之又慎。许多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于使用耳毒性药物导致的,这类药物能损伤耳蜗,导致耳聋,因此大家要了解耳毒性药物的知识,采取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多请教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病情不需要者不轻易使用。
5.注意鼻腔保健。咽鼓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腔的唯一通气管道,也是鼓室的大门。如果不注意鼻腔保健或擤鼻方法不对,鼻咽部液体就会倒流入耳内,导致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影响听力,所以要训练正确的擤鼻法,切忌捏紧双鼻用力太猛,必要时可使用滴鼻药水。同时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以减少中耳感染的机会。如有耳部不适,医院请医生诊治。
6.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运动以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有劳有逸,调整生活节奏,预防突发性耳聋。
7.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导致耳聋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麻疹等。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
8.平时可以经常做些耳部的按摩,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揉风池穴等,或将两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迅速抽出,以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使耳膜维持在正常的状态。
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最重要的门户,听觉是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听觉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上述的一些细节,养成良好的爱耳护耳习惯,就能远离耳疾,保持正常的听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