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mini鱼
最近一起“瞒豹”事件闹得纷纷扬扬。
简单来说,就是有3只豹子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跑了。
但这件事情让网友气愤的点在于——
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隐瞒了这件事,足足20天。
不仅耽误了找回豹子的最佳时间,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到目前为止,只找回了两只豹子,其中一只还受了伤。
受伤的脚趾
现在小豹子在恢复健康中
瞒豹事件既引发了公众的愤怒,也像一根导火索,牵扯出了一系列动物园管理的漏洞。
野生动物从这家动物园逃跑很有可能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附近居民的家中还曾经碰到过会开门的猴子。
但此前动物园一直不承认有野生动物逃跑的事。
甚至这次豹子逃跑事件刚开始被曝光时,杭州野生世界还试图通过撒谎继续瞒天过海。
基于动物园的种种乱象,很多网友在指责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同时,甚至也有人开始声讨:关掉动物园吧。
那么——
我们该关了动物园吗?
这是年由BBC出的一档纪录片,影片探访了大量动物园,探究在当下这个时代动物园存在的意义。
影片一开头,一位动物专家就犀利地指出,如果动物园还像以前那样运作的话,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倒闭。
什么是以前那样?
就是只利用动物赚钱,不关心动物福利的方式。
举个例子,美国的底特律动物园开张于年。
为了吸引游客,他们从外地引入了大象。
但,当时的动物园在引入之后是怎么对大象的呢?
给予狭小的空间,甚至比游客游览的走道还要小。
而大象是一种正常状态下,在野外可以一个小时步行7公里的动物。
狭小的空间、再加上不适合的地面材质,让很多大象患上了足疾。
有科学研究指出,生存在动物园里的大象平均寿命只有19年,但即使是生活在缅甸伐木场工作的大象,也有40年的寿命。
毫无疑问,在动物保护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人们更希望动物在动物园中得到更好的对待,而不是看到它们在园中只能活在相较于野外,只有一半的岁数。
但是现状是严峻的,研究发现,许多动物在动物园中因为圈养,都出现了不健康的表现,最典型的就是——窥避。
具体的表现为反复无意义的动作,也就是精神不正常。
而这主要出现以大象、北极熊为代表的活动区域较广的巨型动物上。
现实已经表明,动物园的圈养对这些动物的生命健康是有害的。
更严重的是,这种影响最终可能会反噬到人类自己身上。
在美国的弗罗里达州的一家海底世界。
这里的一头虎鲸曾经杀死了陪伴自己是10年的饲养员。
这已经是它犯下的第3桩命案了。
而在野外,虎鲸4天就可以游行千米,不能排除海底世界狭小的空间对它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影响。
对于这些现状,一些动物园也在谋求改进方案。
比如美国底特律动物园,他们采取的方案是,饲养适合圈养的动物,放生能够不适合圈养但能放生的动物,改善不适合放生的动物的生存条件。
拿大象来说,底特律动物园意识到大象并不适合在动物园内生存。
于是,他们将大象放生至国家自然保护区。
而对于不适合放生的北极熊,他们则采取了改善北极熊生存条件的方式。
在底特律动物园的园长看来,未来动物园的发展趋势是,动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每座城市的动物园的动物都是适合在这里生长的。
然而,这样一来,就会使动物园的观赏性大打折扣,人们为了看到想看的动物很有可能需要长途跋涉,还不如在网络上直接观看。
当然也有人认为,观看动物园的真实的动物会更好地激起人们环保的意识,但目前,仍然没有科学数据证明这点。
所以,动物园的存在是不是毫无意义?
纵观种种,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但,现实可能有些出人意料。
在当下,动物园可能是一些动物必要的容身之所。
因为自然环境遭受太多破坏了,许多动物已经丧失了它们的栖息地。
在片中,出现了一个我们所熟悉的身影——珍·古德女士。
她认为,在自然环境遭受越来越多破坏的当下,动物园非常有必要扛起保护动物的责任。
尤其对于一些濒危野生动物来说,这里的动物辅助生殖技术还会帮助他们繁殖。
用特怀克劳斯动物园园长,莎伦·雷德罗布的一句话来说,动物园的角色就像是诺亚方舟。
有一些濒危动物,如果没有动物园的辅助生殖技术,恐怕早已灭绝。
在美国的圣巴巴拉动物园,这里成功人工繁殖了一种珍惜动物——加利福尼亚秃鹫。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种秃鹫的数量从上世纪的20只增长到了如今的只,并被成功放归野外。
看似,在保护动物的方面,动物园的确能够贡献一些力量。
但,动物专家莎拉尖锐指出,这种乐观的想象可能是只是一种误区。
在她眼中,实际上,有很多濒危的珍贵动物被放归回野外,都很难继续生存。
包括上文提到的秃鹫,几十年来,仅仅因为在野外铅中毒而死的秃鹫就高达59只。
是人类破坏了栖息地,所以导致动物种群锐减,科学只不过在帮人类在清扫废墟罢了。
归根到底,保护,是一项需要人类共同参与的事业,需要人类自身做出改变。
所以,在莎拉看来,如果把保护动物的大任寄托在动物园身上,是一种幻想。
那么,该关掉动物园吗?
遗憾的是,影片也没有办法给我们直接的答案。
而这个争议不仅仅是近几年才出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纪录片大师怀斯曼就拍过一部名为《动物园》的纪录片。
问题无解了几十年。
但比较目前唯一明确的是,至少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动物园的应该都不会轻易消失。
所以我们只能期待,它们能够变得越来越好,在保障动物福利和吸引游客之间找到平衡点。
至于应该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身边也不乏例子。
比如南京的红山动物园,被誉为目前国内成长速度最快的动物园。
主要是这里的设计对动物非常友好。
无论是借势利用小山坡圈出的园地,还是近乎自然的流水山石,都能给动物一种近乎野外般的享受。
cr:b站up主花蚀
与此同时,管理专业。
b站up主花蚀提到,在动物园中,有一片叫獐麂坡的自然区域。
以往无人管理,比较混乱。但从去年开始,这里被分派给专人进行打理,对动物进行了分区,顿时就变得有条理起来。
除此之外,动物园还很有人文关怀。
一只獐子过世了,动物园会专门出一份讣告纪念它。
字幕错误,应为獐麂坡
也曾经用了三年的时间,把一只小猩猩送回到他妈妈的身边。
园长沈志军的一番话很是让人感动:
我们谈什么动物保护,动物福利,其实都要体现在动物个体身上。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出发点,所以红山动物园才会越来越受欢迎,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可以自负盈亏的公立动物园。
并不是说所有的动物园都要变成这个样子,而是红山至少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方向。
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现代动物园应该更多考虑动物福利,养适合圈养的动物而不是游客喜欢的动物,承担更多动物研究和保护工作,收容丧失栖息地的濒危动物,为保护多样性贡献一份力量。
就算目前做到这些都很困难,但请至少,不要再出现“瞒豹”事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