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功效与作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半夏

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属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半夏图片

半夏植物图片

半夏块茎图片

中草药半夏图片

半夏花期图片

半夏简介

药材名:半夏

拼音:BànXià

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和姑。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脾、胃、肺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半夏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半夏的作用

1、镇咳作用

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0.6-1g/kgig或iv,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

2、祛痰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半夏水煎剂可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对唾液的分泌作用。以生半夏和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用酚红法测得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生半夏未见明显作用。邹积隆等研究表明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痰作用越强。

3、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半夏制剂ip,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po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4、镇吐和催吐作用

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上述3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半夏都可显示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

5、抗生育作用

半夏蛋白有很强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子宫内注射ug,抗着床率达%。经半夏蛋白作用后的子宫内膜能使被移植的正常胚泡不着床。在子宫内经半夏蛋白孵育的胚泡移植到同步的假孕子宫,着床率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降低。

6、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只抑制胰蛋白酶对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舒缓激肽释枚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各自底物的水解。

7、炮制品的药理作用

清半夏水煎液%浓度26.5ml/kg预防给药时,对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0.05)。小鼠ip60g/kg对自发活动有明显的影响(P0.05)。Ip15g/kg或30g/kg可显着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睡眠率(P0.05)。并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趋势。

8、降压作用

半夏浸膏对离体哇心和兔心呈抑制作用。Iv对犬、猫和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煎剂ig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若持续给药,能引起功能抑制。

9、凝血作用

半夏蛋白也是一种植物凝集素,它与兔红血球有专一的血凝活力,浓度低至每1ml2mu;g仍有凝集作用。

10、促细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半夏的用法

内服:3~9g。--《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1.5~3钨;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默。---《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9g;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生品研末,水调敷,或用酒、醋调敷。--《中华本草》

半夏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湿痰,咳嗽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化

南星、半夏(俱汤洗)各一两,白术一两半。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紊问病机保命集》

②治湿痰喘急,止心痛

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③治痰饮咳嗽

大半夏一斤,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磁盆内用净水洗,出去粗柤,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晒干,每半夏粉一两,入飞过细朱砂末一钱,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汤下,食后服。--《袖珍方》

④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

⑤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瞶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

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

⑦治胃反呕吐者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

⑧治妊娠呕吐不止

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

⑨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

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摘元方》

⑩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

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补缺肘后方》

半夏的临床应用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疗呕吐

用姜半夏制成1:1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各种呕吐,临床上可代替"爱茂尔"应用。

2、治疗疟疾

生半夏2钱,捣烂置于胶布上。于疟疾发作前3~4小时贴于脐部,可控制发作。

3、治疗急性乳腺炎

取生半夏1~2钱,葱白2~3根,共捣烂,揉成团,塞于患乳对侧鼻孔,每日2次,每次塞半小时。用于急性乳腺炎早期计72例,多数治疗2~3次见效。

4、治疗鸡眼

半夏研末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生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

5、治疗牙痛

生半夏1两,捣碎,置于90%酒精3两中,浸泡1日后即可使用。用时以棉球蘸药液塞入龋齿洞中,或涂擦痛牙周围。

6、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酒精中(1份半夏,3份酒精),浸泡24小时以上,取上层澄清液滴耳。用时先用双氧水洗涤外耳道,然后滴入药液数滴,每天1~2次。据10例观察,对急性中耳炎效果较好,一般1~2天见效,1周内可治愈。

7、预防和减轻血吸虫病口服锑剂的中毒反应

口服锑剂治疗血吸虫病过程中,呕吐是常见的毒性反应,往往迫使治疗中断;如于口撮锑剂同时加服法半夏粉与甘草粉,则有预防或减轻中毒反应的作用。每口服锑剂1次,服半夏粉3.2分,生甘草粉4.8分。

8、治疗矽肺

用法:用姜半夏口服、肌肉注射或喷雾给药,剂量一般为每日7钱。治疗持续1~10个月不等,大多在3~5个月左右。

A针推平台

学针灸推拿正骨基础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yfcs/5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