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多器官功能衰竭命悬一线多学科专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专家联合成功救治多器官衰竭早产儿

近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心血管中心、小儿外科、产科、功能检查科、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成功救治一名胎龄33周,患有急性肠扭转且出生后发生巨大肺动脉栓塞的早产儿。多学科专家在孩子出生24小时内先后为患儿实施了急诊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及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血栓去除术两个大型手术,整个救治过程惊心动魄。通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治疗,患儿逐渐转危为安,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现已治愈出院。此例急危重症早产儿的成功救治,标志着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密切协作在儿童先天性疾病诊疗和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再次突破。

超声专家通过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新技术检查发现胎儿中肠扭转

来自甘肃榆中的孕妇刘某,怀孕32医院产检时被发现腹中胎儿的结肠广泛扩张。为了做进一步诊治,刘某转诊至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该院功能检查科通过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新技术检查发现,胎儿肠管持续扩张并肠间隙有积液,多考虑胎儿存在肠扭转。考虑到胎儿存在肠管坏死,胎死宫内的风险,医院产科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同时邀请小儿外科、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功能检查科等多学科专家对此病例进行讨论,全面、细致地分析胎儿病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

6月1日18时35分,孕妇刘某急诊分娩一名体重g男婴。患儿因为早产,出生后呼吸窘迫,需要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功能检查科专家在手术室内为患儿进行床旁超声提示:中肠扭转,需即刻进行手术。经过紧张的术前准备,医院小儿外科专家于当日晚20时50分,为患儿实施肠扭转复位、肠切除、阑尾切除、肠吻合手术。患儿术后于晚23时转入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进行严密监护。

小儿外科专家为患儿实施肠扭转复位手术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患儿术后12小时病情出现变化,需氧量增加,急诊床旁心脏超声提示:患儿肺动脉内可见高回声团块,多考虑血栓。医院紧急启动多学科会诊,分析原因,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患儿由于早产,加上肠坏死等原因,从而引发凝血功能紊乱,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专家们尝试进行内科积极治疗,高频震荡通气后,患儿血氧及循环仍难以维持,双下肢及胸腹部重度水肿。再次床旁心脏超声提示:高回声团块较前进行性增大。此时患儿病情再次危急,命悬一线。

心血管中心专家对患儿成功实施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血栓去除术

体重只有g的早产儿,出生不到3小时就经历过一次大手术,再次进行开胸手术,面临出血、感染、循环、呼吸衰竭等挑战,手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经过仔细的评估和讨论,专家们决定放手一搏,为患儿争取最后的生还机会。患儿病情愈发危急,时间刻不容缓,在医院相关专业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心血管中心对患儿成功实施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血栓去除手术。当手术团队打开患儿肺动脉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暗红色的血栓几乎全部堵塞了孩子的肺动脉主干和左肺动脉,大家庆幸二次手术的及时,如果再晚一些,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一切,距孩子出生仅不到24小时。

患儿在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进行治疗

经历两次手术,患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顺利度过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乱,内环境失衡,感染等各种难关,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现已治愈出院。

即将治愈出院的患儿与他的主治医生在一起

幼小的生命,在出生24小内先后经历两次手术,或许是命运的不公,让一个小生命受尽折磨。但同时也是命运的眷顾,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和紧密合作下,患儿起死回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资料显示,通过超声发现母体内胎儿有肠扭转的案例国内鲜有报道,短时间内为危重早产儿进行两次手术的病例更是罕见。此例患儿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联合救治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儿的综合能力已步入全国前列。

患儿及家属与医务人员合影留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zlff/202008/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