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烟雨曾令无数文人倾倒,但每到梅雨时分,各种疾病的频发却令众多家庭困扰不已。年7月20日,我们乘风破浪小蓝鲸团队,决定前医院,探究梅雨季节疾病频发背后的罪魁祸首。
皮肤科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皮肤科,采访了皮肤科副主任乔曼莉医师,下面我们先来听听乔医生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吧!
“真凶”找到了!它就是真菌。据乔医生所说,梅雨季节闷热潮湿,真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了。真菌喜欢闷热潮湿的环境,环境越闷热越潮湿,真菌生长也就越旺盛,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可以引起临床症状。为了对付真菌,乔医生也给了我们一些小妙招:及时更换鞋袜,保持清洁干燥;贴身的衣物和常用的毛巾也要尽可能保持整洁。
耳鼻咽喉科
第二站我们到达了耳鼻咽喉科。一到梅雨季节,各种藓类疾病的就医人数明显增加。这次,我们采访到了耳鼻咽喉科的主治医师印秀文医生,让她来告诉我们这背后的原因。
又是真菌!看来这个“凶手”真是作恶多端啊!印医生告诉我们,在我们皮肤的粘膜上面,细菌和真菌共存。在一个正常的情况下它是平衡的,当细菌和真菌失衡的时候,真菌繁殖就比较多,这时就会产生皮藓。如果长在耳朵里面,就会造成一个霉菌性的外耳道炎。为了较好地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印医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第一,我们在家中不要随意掏耳朵,因为掏耳朵时使用的器械不一定消毒干净,它可能会把额外的真菌带进去。
第二,即便是在家里自己想要进行耳道里面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到清洁消毒,比如用酒精或者碘伏浸泡器械,使其达到卫生的标准。
骨科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骨科,采访到了骨科的主治医生孙青医生。骨科与前面的皮肤科和耳鼻咽喉科又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么让我们来听听孙医生的专业解读吧!
梅雨季节,骨科的病人大幅度增加,对此孙医生也给出了他的专业解释:一方面是摔倒的人数增加。梅雨季节,路面湿滑会使很多人不小心滑倒而导致骨折。另一方面是关节炎。关节炎与环境气候相关,比如在低温的情况下,我们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会发生收缩,分泌的关节里面的滑液就会减少。这时,病人会觉得关节发涩,而且原有的软骨退化之后,如果没有关节液的话摩擦会比较明显,而摩擦会导致关节的疼痛。在孙医生解释之后,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为了预防这些疾病,孙医生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首先是梅雨天要多注意老人、小孩和孕妇在室内行走时的安全。在地面回潮时要及时拖干,保持地面干爽。另外,老人的膝关节在梅雨季节要注意保暖。
针推科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针推科。针推科的主任周国富医生从中医角度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了梅雨季节的疾病,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周医生怎么说!
周医生为我们普及了一个中医上的概念:湿。他告诉我们,中医的致病因素叫做风、寒、暑、湿、燥、热。湿是一个主要的致病因素,这个湿不是简单意义的潮湿,湿在中医里面现在的理解还包括很多的病毒、细菌,包括霉菌都算湿的范围。霉菌,它又出现了!周医生认为,梅雨天可能会加重一个人的陈旧性的疾病。以关节炎为例,湿气加重的黄梅天里,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会更加肿胀,用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里面有积液(一般都是炎性的分泌物)。而有些人会头昏头晕头胀,在中医上说这就是湿重的表现。还有一些胃肠道的疾病,因为脾胃比较怕湿,梅雨天的湿容易导致其功能失调。
与此同时,周医生也给予了我们一些有用的方法:
一、一定要坚持锻炼,但不要在潮湿的地方。可以在家里或者天气晴朗的时候锻炼。锻炼要出汗,但不要大汗淋漓,我们称之为“沥湿”。
二、要洗热水澡,热水澡也能把湿气排出。洗了热水澡如果出汗,不能马上吹电风扇。
三、关于平时的保养。脾胃不好的人可以用薏米仁煮汤或煮粥,关节肿胀的人可以用苍术、白术这样的药。医院,用针灸治疗。
感谢各位医生的专业解答和小建议!我们医院的采访就告一段落了,不知道你对梅雨时节各种疾病的认识增加了吗?
文字/袁靖楠
视频/蔡钟毓黄君敏
美编/陈涵
乘风破浪小蓝鲸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