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耳
//////////
//////////
保护听力
保护听力,从预防开始
_每年3月3日为国际爱耳日,年第22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字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数为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4,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我国每年新增聋儿约3万,近两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听力障碍者约占30%,也就是大约万。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地增长。听力损失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沟通,更是对生活、学习、就业以及社交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_第一类:听觉器官物理性损伤
如中耳炎或者外伤引起的听觉器官损伤或炎症,导致听力下降,产生听力障碍。
1
●
分泌性中耳炎
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
2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
3
●
外耳道疖
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为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尤甚,常向头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适感或体温升高。
4
●
外耳道耵聍栓塞
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第二类:噪声性耳聋
由于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导致感音器官功能下降,产生听力障碍。
1
●
噪声性耳聋
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常见于高度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
2
●
耳鸣
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第三类:器官自然衰老
听力的处理器官好比机器的零部件,运行的时间久了,各项功能均呈现下降趋势,导致听力下降,辨音不清。
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性障碍,表现为双耳对称的,渐进性的神经性耳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保健,则可大大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1
●
注意耳部卫生
保持耳部清洁和干燥,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感觉耳部不适,请及时就医。
2
●
预防感冒
很多人耳部感染炎症都是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特别是感冒、鼻窦炎、鼻炎、咽炎等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3
●
保持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对耳部健康也很重要,其中缺锌是导致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可以多吃鱼、牛肉、猪肝、鸡等富含锌的食物。另外,镁的缺乏也易导致听力减退,不妨多吃些海带、紫菜、芝麻等。
4
●
远离噪声
尽量远离具有强噪声的环境,其次还应避免长期持续的噪声刺激,如随身听、机器轰鸣声、电话声等。
5
●
注意家族遗传因素
如果家中有成员诊断为遗传性耳聋,那么该家族内所有成员最好进行遗传咨询与致聋基因检测。此外,应经常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应该引起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6
●
尽量避免耳毒性药物
在各种用耳的不良习惯中,滥用药物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并且对耳朵的伤害也是最大的。使用耳毒性药物时请严格掌握适应症,遵医嘱谨慎选用。在使用可能引发耳毒性药品时,出现耳部不适症状应立刻联系医生。
耳保健操
专家提醒
突发性耳聋是真正意义上的急诊,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如果在发病后72小时内就诊,基本可以治愈;一周内就诊,多数是可恢复的;如果超过一周后就诊,只有5%左右的人可以恢复听力;如果超过一个月,一般就很难治愈了。
小伙伴们如果你有任何身体或健康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请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