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瘙痒,小心是霉菌性外耳道炎

经常有患者因为耳道瘙痒来耳鼻喉科就诊,有些患者觉得奇痒难忍,影响生活,经专科医生检查发现是原来真菌感染外耳道了,这是一种耳部疾病,叫做外耳道真菌病,也叫霉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有哪些症状

外耳道真菌感染常见症状主要包括:

1.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耳阻塞感、耳鸣和听觉障碍。

3.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

4.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眩晕或面瘫。严重者可并发坏死性外耳道炎,或发热。

真菌是怎么感染外耳道的呢?

很多生活习惯易引起外耳道真菌病:

1.游泳耳道进水,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改变了外耳道PH值,有利于真菌滋生。

2.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脓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

3.不少患者多有不洁挖耳史,一个挖耳勺多人使用,或有到街边或桑拿洗脚城叫采耳师傅采耳,如果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4.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外耳道真菌病,如:有些患者因为患慢性中耳炎,长期应用抗生素滴耳;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病早期,许多人没有不适感,通常都是在真菌长驱直入地进了外耳道皮肤之后,才会感觉耳内痒,或耳闷,似乎有东西堵在耳朵里。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很多人选择自行处理或者就近找家诊所治疗,直到出现奇痒、疼痛医院看病。

医生检查时通常会发现:外耳道深部皮肤上有密集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堆积,或绒毛状物附着,呈白色、淡黄、黄褐或绿色。外耳道内有脓痂或痂皮,痂上亦可见菌丝体。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外耳道内还可见少量分泌物,深部有黄褐色、黑色的筒状或膜片状的坏死状物,或有灰白色或灰黑色糊状物堆积。清除后可见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耳道内则表现为湿疹样变和苔藓化,更有甚者,会出现外耳道狭窄。有时病变尚可侵及耳廓和颈部。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清洁卫生,这是预防风热外袭而致外耳道炎的关键。

2.养成良好的耳道清理习惯,不要经常挖耳,耳内尽量保持干燥。

3.游泳后及时清理留存的耳内液体。

4.避免全身或者局部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

快速预约通道

为方便广大患者挂号就医,我院特开通网络预约通道,您可通过点击下方自助挂号或拔打健康-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zlff/202108/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