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院五官科诊室,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这样的情景:各种用物有序的摆放着,有条不紊。耳鼻喉科综合诊疗台前,一位青年男医生正在与病人交流着,他的言谈举止常带着一分职业自信的微笑,即使带着口罩你也会看到他那关切而温暖的眼神,那就是李凯——一位普通的青年医生。
他叫李凯,37岁,毕业于延边医科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年读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8月参加工作,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李凯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行走不便。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从未把自己当做残疾人,健康人能做到的事情他一样能够做到,而且还要做得更好。就是在这一信念的支撑下,一路走来,无论是在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如今的工作岗位上,他都努力践行着自己“身残志坚,爱心奉献”的人生誓言,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学习和工作,刻苦钻研医学专业知识,不断地用业务技术来武装自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患者服务。
医院五官科的那天,医院结下了不解情缘,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年间,医院到家里的这条平行线上留下了他顽强的足迹。他放弃了一次次的休假,用智慧和汗水在医疗工作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他以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耳鼻喉科与外科和内科等比较起来是个“小科室”,但是因为包含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多小儿甚至是婴幼儿患者,还有许多老年的患者,不便于沟通,也不容易诊断,所以耳鼻喉科的工作性质是很复杂和琐碎的,想要在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科室里工作其实是很难的,而在李凯医生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却“懈怠”二字。每当接诊时,李凯医生总是先细心听取患者对病情的叙述,面对一个个饱受疾病困扰而求医的目光,他总是用关心的温情安慰患者,认真规范做好检查,每位患者从接诊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他都会亲自操作。在他从医生涯中,来就诊的患者不管是地位显赫还是贫民百姓,他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有一次下班时间,李凯刚收拾好诊疗设备,走出诊室正要锁门。“您是这个科的大夫吗?是要下班了吗?能不能给我老父亲看看病啊?俺们家太远啦,紧赶慢赶这才来,他都91岁啦,还有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的儿子一脸的着急抓着他的胳膊。他回过身看到的是一张苍老的脸,足有60岁上下,沧桑的脸上挂满汗珠,祈求的眼光深望着他。眼前的这位家属就是一位老人啊,辛苦从大老远来看病,有什么理由不帮助他们呢。李凯关切的问他“是吗?老人来了么?”“是啊他就在一楼呢!挂号室的说下班了,大夫可能都走了,不给挂号了。”“喔,我就是这个科大夫,我在这等着,你快去接他上来吧,记得和导诊护士借个轮椅再坐电梯上来啊,你慢点,我不走!”他赶忙准备诊疗设备。后来经诊断老人患的是急性化脓性外耳道炎,同时伴39℃的高热,因为饮食差还有脱水的症状。他赶紧细心为老人清理耳道脓液、上药并给予紧急的抗感染、退热和补液等治疗。老人精神状态恢复了许多,这时他的电话响起来,是妻子打来的,说孩子发高烧了,李凯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告诉她怎么用药。这时候已经是下班后2个小时了,他把患者的情况交接给夜班医生,匆匆回家。老人的儿子很感动,要给他兜里塞钱叫他打车回家,却被他断然拒绝:“不行不行,感谢你的好意,还是留着钱给老人买点营养品吧!老人有你这样孝顺的儿子真是有福啊!来看病很及时,不然就出事了,你放心吧,老爷子现在情况很稳定,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我家里有急事先走了,有事就找夜班医生,他也会处理的很好的,放心吧。”病人的家属连说了及声谢谢,不断作揖。
匆匆离开的路上,李凯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是普通人的普通事,但却深深感动着他。无数个这样的场景,李凯无数次的主动坚守在病人身边,不离不弃,他愿意放弃自己的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把病人的事当成最大的事,最先要办的事。多少次他守候危重病人加班到深夜,多少次他手术、抢救不分黑天白昼。这些最真实的出发点也许就是被患者和家属们呼求健康、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所感动。他常说:“是病人打动了我,如果我能做出一些成绩,离不开病患的相信和鼓舞。医院和科室就诊的病人,是你们把生命交托,是你们把希望交托,是你们真实的感动和改变着我们。”
有一次,一位牛心顶镇47岁的女性患者,因左耳后囊肿流脓多年,反复发医院断断续续治疗了2年还是未能痊愈,医院五官科,正赶上李凯医生出门诊。听了患者的讲诉,他从那种憔燥而痛苦的表情中深深的体会到这位患者两年来所饱受的病痛折磨,他一边安慰病人一边细心的做好检查,通过检查他发现患者耳廓后的脓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感染加重破溃了,医院的反复多次的切开引流和换药已经形成极化的硬结和瘢痕,这样的病情很容易就被诊断为普通的脓肿,但是他细心的钳开表面的皮肤后发现脓肿深处的组织表面不平。这时病人自己说:“这个脓包就是这样,着急上火的时候就长大,医院就是给切开叫脓出来换换药,吃点药几天就好了,你就这样弄吧。”按患者的要求只是给她排脓换药就行,但是他心里划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他在想这个病例也许可能是容易误诊的癌,不能简单的处理,不然会耽误病人,是对患者最大的不负责。他委婉的和病人及家属说明这种可能,叫来主任会诊,经过科主任研究,决定取局部组织的病理活检。当时病人特别不满意:“就是个小脓包,那么多年了还能变成什么呀?真是的”说完就要走,他立即追到走廊,喊住患者,然后耐心的解释为什么考虑做这个检查的理由,最后患者勉强同意做一次病理检查,结果3天后病理切片诊断报告提示——基底细胞癌,浸润深层。患者和家属当时都表示极大的感谢,经过他的细心诊断避免的一次误诊,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就是这样凭着大量的对相关资料学习和向高资历医生的虚心请教,他积累了许多经验。经过手术治疗,那位患者的病情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病魔赶走了,患者如释重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憔悴的面容重新焕发了活力。那天,患者全家给送来了感信信,向他深深鞠了一躬,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了医生最大的褒奖。在李凯接诊的患者中,像此类的事例数不胜数。每位病人他都装在心中,每一位病人痛苦都是他的牵挂。每一个患者的康复是他的欣慰,医院的每一份荣誉都是他的骄傲。多年来,他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他用忠诚守候着这片杏林。
有一次在病房里。一位患者因为有痰卡在喉部,突然出现呼吸及心跳骤停。他当时正在值班室,听到呼喊马上冲到病房。这时候所有人的心纠在一起,每个人紧张的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病室里安静无声。病人面色青紫危在旦夕,病人的女儿满脸的泪水,哭喊着“妈妈、妈妈你这是怎么了,妈妈你别离开他”“快拿个吸痰管来,要一块纱布!”他斩钉截铁的说。“你要干什么啊?”护士边把管子递给他边问。“推吸痰机不赶趟了我用嘴给她吸痰!”说着他把吸痰管的一端包上纱布放在自己的口中,深深吐出一口气,随后把另一端插入患者的口腔,只见痰液夹杂着少许血沫被吸了出来。一口,两口,三口……非常幸运的是患者的痰被吸净,并且神智恢复,其他医生赶紧给予药物和心外按压,最后通过大家奋力抢救病人心跳也恢复了。患者从昏迷中醒来,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时病房里的灯光撒在她的脸上,生命的气息在不停的流淌,每个人都已经是汗流浃背。在这短短的数分钟内,发生了叫人意想不到的情况,黑暗的边缘中有一个普通的身影坚定的站在患者身边,有一群技艺高超而聪明果断的人守候着脆弱的生命。结束时李凯疲惫的吐出口中的痰液,然后拿起消毒液含在口中平静的走出病房。其实作为病人主治医生,他明明知道这位病人是位乙肝病毒携带者,自己可能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在生命面前,有很多事情都没有考虑的时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这是一位医生的最高追求。抢救病人的生命是职业的需要,没有什么夸口的,但是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能做出正确决定不仅仅是技术的支持,而更多的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如果我们身边的医护人员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就是因为他们中间有一些人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共产党员。
李凯的事迹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一致认可,他先后获得“吉林好人”、吉林省“优秀志愿者”、梅河口市“十大感恩人物”、梅河口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梅河口市优秀共产党员、梅河口市卫生计生局优秀党员及先进个人等荣誉,也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李凯说“如果说我的事迹是动人的,其实也是很平凡的。如果说是我感动了别人不如说是大家感动了我,我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是学校、是政府、是党在随时帮助他,更有多少社会的好心人向我伸出了援手和关爱。医院这个大家庭中为家乡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奉献,是社会的大家庭接纳并培养了我,单位和领导成就了我,鼓舞着我,我能做的只是以微薄的力量、点滴的回报,做家乡人民的好儿子。”他就是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坚定地站在患者身边,用大爱、用责任、用坚守默默回报着教育和培养他的社会和广大人民。
编审:姜红
编辑:罗旭
图文来源:医院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