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心衰又叫心力衰竭,其实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没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是很难体会哪种感觉的,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心力衰竭是非常难受的。总是使人感觉到气短,喘不上气来。
有人会说,不就是呼吸费劲吗。我们在运动之后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心衰的患者,就连日常做家务或是稍微动动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在躺下的时候,气短,喘气费劲会更加严重,很多患者在夜里都很难入睡。
心衰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
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
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
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分类,看看你属于哪种
按起病发展的速度分为:
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和心原性休克)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和慢性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可相互转化,表现不同但无时间上的划分。
按心力衰竭的部位分为:
左心衰竭,病理改变为肺循环淤血、肺水肿和组织灌注不足。包括:
左房负荷过重性心力衰竭,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性心力衰竭,左室容量负荷过重性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力降低性心力衰竭。
右心衰竭,病理改变为体静脉回流受阻,器官淤血。
全心衰竭,病理改变为静脉系统淤血和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同时具有双侧心力衰竭的表现。
按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分类:
高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休息时心排血量大于正常,但比出现心力衰竭前的心排血量仍然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低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因心肌舒缩功能受损或心脏整合功能不全等造成心排血量减少。
服用西药治疗心力衰竭
目前用药治疗心力衰竭只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洋地黄制剂(地高辛片,西地兰针剂)强心,对心肌强行刺激使心肌收缩有力。
二是利尿剂的治疗(如呋噻咪,螺内酯等利尿药物),通过减少全身血液的总重量,给心脏泵血减轻负荷而获得病情好转,这只是维持缓解病情,而病情仍反复发作,久难治愈。
β受体阻滞剂:近年来随着心衰进展机制深入研究,认识到长期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过度激活对心衰的进展是不利的。使用β受体阻滞剂应在心衰症状基本控制时才开始使用,根据病情约每项周增加一次剂量,在6~8周时达到需要的用量。在用药后2~3个月才会出现效应。
襻利尿剂:适用于所有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利尿剂应与ACE-I联合使用,联合应用治疗心衰有协同作用,且可减少副作用。
地高辛:洋地黄是传统的正性肌力药,洋地黄类不产生耐药性,能改善症状,提出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
中医角度看待心力衰竭
心为火脏,多因大病久病,寒邪侵心,操劳过度,年老体衰,体质虚弱或其它疾病引起,心阳亏虚,火力不足,气血虚弱,使心脏衰弱无力不能正常运行血液。
这就像心脏如同一个满载血液营养物质的运输汽车,把营养运送于全身各部,因汽车动力不足而不能把血液运到全身各部,就会发生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西医疗法强心药就好比给汽车增加外推力,不能增强心脏本身动力;利尿药就像给汽车卸掉一部分物质使心脏减轻负担,但不能改善心脏动力不足的根本。
心力衰竭患者饮食原则
1、饮食宜低盐,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2、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与水分。
3、心衰患者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目前治疗心力衰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除了手术之外,如果光靠吃药的话是无法治愈的。只是通过药物来帮助患者应对病情,所以除了用药之外,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想必大家也知道,治病除了治,养也是很重要的。有心衰的患者们应该注重自己的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