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亿middot呀咪贝比蒙台梭利儿童

308激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0943.html

保育保健培训

—/12/12

主讲人——

肖蒙舟

《常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目前已经进入冬季,天气日渐寒冷,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帮助老师们了解幼儿常见传染症状及应急处理方法,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12月12日早晨,儿童之家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常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培训。

No.1

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下,儿童之家如何做好儿童传染病的控制!

开学前:各班级做好孩子的每日健康状况统计,与家长密切联系,向保健医进行日报告与零报告;每日掌握教职工和孩子们的健康情况,做好日报告、零报告的收集与管理,并上报领导及主管部门,对全体职工开展消毒与防控技能的培训。

开学后:登记排查后入园;各班级错峰、错时入园和离园,防止人员聚集;严格、规范按照儿童之家日常管理制度进行儿童之家一日活动。

预防措施

三检:

1、新生入园健康检查

在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健康检查,健康合格后方可入园;持有入学证明和预防接种证明方可入园;入园体检中发现传染病者应暂缓入园,及时确诊治疗。

2、定期健康检查

1-3岁儿童,每年定期检查2次;3岁以上每年检查1次;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每日晨检工作

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No.2

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品等间接传播。

●流感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潜伏期通常为13日(数小时-4天),最长为7天。

●临床表现:乏力、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常有咽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表现,部分可出现肠胃不适。

●处理措施:居家隔离治疗,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恢复上课。

减少流行期间的聚集性活动,易感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加强教室、居家环境的通风消毒。

建议每年在流感流行季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

●传染性强,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5-7月是高发季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秋冬季小高峰。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潜伏期病程较短,一般3-7天,多在一周内痊愈。

●临床表现: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患儿食欲减退、咽痛,易流口水,情绪极不稳定。恢复期(6-10天):体温与食欲恢复正常,疱疹渐渐消退,不留疤,不留色素沉着,丝毫不影响患儿的皮肤。只要不抓破,一般皮疹可以自行消退。

3、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的疾病,以粪口或肠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秋季为高发期。

●主要表现:发热咽痛,咽峡部和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的疱疹,主要出现在软腭,需要压着舌头才能看到,手部、足部没有疹子。而手足口病为红色的皮疹,在手掌、足底、舌面、硬腭均出现皮疹。

4、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表现:潜伏期约2周,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最初皮疹为红色斑疹、丘疹,数小时后很快会变成充满液体的疱疹,疱疹基底部有一圈红晕。首先发于躯干、头部,逐渐扩散至面部,最后四肢。通常躯干皮疹较多,呈向心性分布。在家隔离休息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天。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

●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和红眼,随后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可能出现高热,达到39℃~40℃,几天内脸上会出现红色皮疹,发热将在皮疹首次出现后持续2~3天,皮疹将会自上而下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

可概括为“烧3天、出3天、退3天”,即发热3天开始出皮疹(仍继续发热),皮疹在3天内按照头面、颈部、胸腹部、四肢、手心、脚心的顺序由上至下,逐渐发展至全身,退疹与出疹顺序一致,先出先退,后出后退。

6、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肠胃炎的病毒。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通过接触、水源、食物、呼吸均可传播,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主要表现:潜伏期多在24-48h,有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

●主要表现: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7至10天消退。

8、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主要表现:其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

处理措施

流感:居家隔离治疗,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恢复上课。

减少流行期间的聚集性活动,易感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加强教室、居家环境的通风消毒。建议每年在流感流行季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手足口: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一旦园区出现病例,应严格做好病人的居家隔离治疗,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一般需要2周。加强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的登记,早期发现疑似、临床病人,做好与家长手足口防治知识宣传及沟通工作。

疱疹性咽颊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对流。多饮白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道通畅。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水痘:患者应该修剪指甲,避免因抓破水泡而提高传染几率。勤洗手,避免病毒残留。

被患者水疱污染过的用具等,可采用日晒或煮沸等方式消毒。对于水痘的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接种水痘疫苗。

麻疹: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每天要按时通风,注意空气流通。被褥要放到阳光充裕的地方暴晒。养成良好的习惯,勤洗手,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诺如病毒: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上吃零食、就餐。

加强开窗通风,勤洗手(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多喝水。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感染者。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

流行性腮腺炎: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秋季腹泻:

1、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不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

2、饭前便后要洗手,幼儿的餐具和玩具要定期进行消毒,大人同样需要注意自身的卫生。3、可以服用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此疾病。

4、避免腹部着凉。不要让腹部着凉,腹部着凉很容易导致腹泻。

No.3

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1、鼻出血

●安抚情绪。鼻子出血时,可能会让孩子紧张大哭,而大哭会使出血更加严重,因此首先要安抚孩子,使其尽可能地保持安静,避免哭闹。

●头稍前倾。这样可以大概了解出血量,也可以避免将血咽入肚子里,刺激到胃肠道而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或造成误吸。

●压迫止血。(出血量少)头稍低,张口呼吸,用手指摁住出血侧鼻翼5到10分钟。

●冷敷止血。(出血量大)可用冰块、冷毛巾等放在额头和鼻翼两侧,使局部毛细血管遇冷收缩,加快血凝。

●尽快送医。以上方法仍无效,医院就诊,交给医生处理。进一步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

●鼻出血停止后,让儿童保持至少30分钟安静活动,避免擤鼻涕和剧烈活动。

2、咬伤

●如果伤口较小,只损伤了黏膜层,伤口没有出血,建议先进行局部的清洁消毒,可以用肥皂水清洗后,用碘伏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

●如果孩子伤口较深,达到了真皮层,出现了出血现象,建议先要用力挤压伤口,挤出伤口附近被污染的血液,然后及时就医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小孩被人咬后是不需要打针的。一般被咬伤打针主要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这是针对于患病的动物。尤其是一些病犬、病猫。是可以通过伤口传播狂犬病毒的。人体内是不含这种病毒的,做局部的处理就可以,用碘伏擦拭伤口,避免触水,很快会痊愈。

3、摔伤、抓伤

●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擦洗干净,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然后涂一层外用消炎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用消毒纱布包扎好。

●如果擦伤面积比较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污物,或受伤部位肿胀、严重疼痛,或受伤在重要位置,建议立即送医。

●大而深的伤口,更应及时带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4、碰伤、撞伤

●不要按揉,立即用手掌压迫5分钟,压迫面积要大于受伤面积,能直接减少出血。

●有淤血,最好用碎冰或冷水敷。24小时内应冷敷,第一轮冷敷20分钟,停20分钟,反复进行2-3小时。

●24小时后再用温水热敷,以加速淤血消散。

●撞到脑袋,若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没精神或异常烦躁、哭闹,及时就诊。

5、烧烫伤

●冲:将烫伤部位置于清洁的流动冷水冲洗30分钟,距离伤处约5~10厘米。

●脱:小面积的可以脱,但是大面积烧烫伤、或是衣服黏贴在皮肤上,不能强行脱。

●泡:假如不能脱除衣物的伤者,可以直接泡在水里,待衣物与皮肤分离后再脱。

●盖:以洁净或无菌的纱布、毛巾等覆盖伤口并固定保护,预防伤口感染。

●送:医院进行治疗。

(烫伤伴有水泡时不建议冷水冲洗,以免水泡破裂。将烫伤部位冷水浸泡30分钟,如果伤口面积过大或孩子年龄较小,适当减少冷水浸泡时间。之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医院治疗,防止细菌感染,影响愈合。)

6、鱼刺卡喉

●鱼刺卡在喉咙后,切勿继续大口大口的吃饭!这种办法不保险,还会使鱼刺刺破咽部、食道造成严重后果。

●让患者张大口,立即用汤匙或筷子压住患者舌头的前部分,借用手电仔细察看舌根部,观察鱼刺大小、位置,如扯到时即用镊子夹出。

●鼓励咳嗽必要时催呕,让鱼刺吐出。

●如上述方法仍无效,或吞咽后胸骨后疼痛,说明鱼刺在食管内,应当禁食,医院诊治。

7、鼻腔异物

●用手按紧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象卫生纸、棉花之类比较表浅时也可以用镊子夹出,但是如果是圆形的小珠子、豆类,镊子夹不住异物,却会使其越陷越深,还有可能会落入气管引发危险,医院用专门取异物的工具取出。

●刺激无异物的鼻孔,打喷嚏。

8、外耳道异物

●如果是卫生纸、棉花之类,可以用镊子轻轻拨发;如果是豆类,可以让孩子把身体弯向有异物的一侧,然后单脚跳跃,异物可被排出;如果是昆虫入耳,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诱昆虫爬出。切记不能用尖锐的物品向深处捣挖异物,以免捅破鼓膜。

9、高热惊厥

●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用口吸出,以防窒息,托起下颌,头向后倾斜,防止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

●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但如果病儿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

●移开周围的玩具,用你的手伸到儿童头下面或用毛巾、毯子、衣服保护儿童的头部。

●立即测量体温,如有高热,立即降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经过以上初步处理,控制住惊厥时,医院治疗。

10、心肺复苏术

遇到心脏骤停情况时如何第一时间去救他人?

心肺复苏术的“黄金4分钟”。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即脑组织缺氧4分钟之内,可恢复其原有功能,心跳停止超出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后续的专业用药

11、海姆立克急救法

当气道有异物时如何进行急救和处理?

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也称为海氏手技,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

本次培训围绕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疱疹性咽颊炎、麻疹、秋季腹泻等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展开,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主要预防措施的学习,丰富了教师们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的认识到了日常卫生工作和儿童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要求老师们做好班级卫生消毒工作,加强班级晨、午、晚检力度,坚持班级全日观察,掌握班级孩子健康状况等。

我们润亿儿童之家的老师们保持着一颗不断学习的心,不断地进步,不断突破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点击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zlff/202103/5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