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耳朵10分钟,等于做一次全身经络按摩

聤耳(化脓性中耳炎)怎么艾灸,聤耳的艾灸治疗方法!

聤耳(化脓性中耳炎):聤耳,是指耳内流出脓性分泌物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感染也能引起中耳炎。根据其病程,急性的称为“脓耳”,慢性的称为“耳疳”,是在咽鼓管生理机能出现障碍的基础上发生的或一般化脓性细菌所致的炎性病变。

本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之为“聤耳”。历代医家按脓的颜色不同而命名,如明·王肯堂《证洽准绳·第八册》云:“曰聤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风耳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耳内虚鸣、常出清脓。”《冯氏锦囊秘录》将清脓称“囊耳”。《医宗金鉴》又将红脓称“风耳”。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临床以耳部疼痛、流脓、听力下降为主症。本病好发于儿童,尤以慢性为多。

本病多由风热邪毒外袭,或肝胆之火结于耳窍壅聚不散,化腐生脓;慢性脓耳则多因脾胃受损或肾元亏虚,耳失所养,邪毒逗留,而致急性脓耳迁延难愈;或因鼻咽部炎症感染,擤鼻方法不当,婴儿哺乳体位不当,鼓膜受伤,污水入耳等致中耳感染化脓。如急性期治疗不彻底,邪毒滞留或热性病后余毒未清,兼之脾虚失健,湿浊不化,停聚耳窍,伤及骨膜,形成中耳粘膜、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鼓膜穿孔,经常流脓,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则侵蚀骨质。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感染致鼓室、咽鼓管、骨膜充血、水肿、渗出、坏死等病理改变。

(1)症状表现:

急性:耳内突发疼痛,常为剧烈的跳痛或胀痛,可伴有听力减退,耳鸣,继则流脓,发热恶寒,头痛,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慢性:经年间歇性流脓,无痛或微痛,听力减退,或伴头痛头晕,脉象细数。

(2)灸疗原则:清热解毒,消炎复聪。主要取手足少阳、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穴。

(3)灸疗处方:翳风、听宫、合谷、足三里、外关、丘墟、侠溪、行间。

(4)随症加穴:①听力减退或耳鸣者,加听会、太溪、肾俞;②流脓者,加耳门、足临泣;③恶寒发热者,加大椎、风池;④半侧头痛者,加颊车、太阳透率谷。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

②艾炷灸:每日施灸1~2次,每次每穴3~5壮,可用艾条悬灸。

③艾条雀啄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④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10分钟,耳周围输穴施灸时间宜短。每日或隔日灸1次,3~5次为1疗程。

⑤灯火灸:每穴灸1壮,每日或隔日1次,15日为1疗程。

⑥针上加灸:先用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后于针尾上点燃艾圆灸之,每穴灸3~5壮,艾炷如蚕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

⑦雷火灸:点燃1支药,固定在单头灸具上,距离耳部3cm,用顺时针旋转法,灸红耳前及耳后部,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耳部发热为度;轻拉耳廓扩大耳孔,用雀啄法,对准耳心,距离耳孔2~3cm,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双耳孔各灸5壮;灸翳风、曲池、合谷,用雀啄法,距离穴位2~3cm,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被灸处,每穴各灸5壮。每天施灸1次,1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灸1~3个疗程。

⑧苇管灸:选两节4cm左右长的苇管,一节较粗,直径0.4~0.8cm,一端做成鸭嘴形斜口;另一节较细,直径0.3~0.6cm,一端插入耳道,插人端用胶布封闭,另一端插入上一节鸭嘴形斜口的对端,取黄豆大艾绒,置于鸭嘴形斜口处,用线香点燃,每次灸3~4壮,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6)方义说明:本方有清热解毒、消炎复聪的作用。本病多因肝胆郁火及三焦湿热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故取翳风、听宫、合谷、足三里以清热解毒,消炎复聪;取外关、丘墟、侠溪、行间,既可清泄肝胆之郁火,又可祛除手足少阳经在耳窍之风热。如此诸穴协用,各奏其效,则聤耳之疾自可缓解。

聤耳取穴及灸法列表:

取穴配穴灸法施灸量翳风、听宫、合谷、足三里、外关、丘墟、侠溪、行间。①听力减退或耳鸣者,加听会、太溪、肾俞;②流脓者,加耳门、足临泣;③恶寒发热者,加大椎、风池;④半侧头痛者,加颊车、太阳透率谷。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艾炷灸每日施灸1~2次,每次每穴3~5壮。艾条雀啄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3~5次为1疗程。灯火灸每穴灸1壮,每日或隔日1次,15日为1疗程。针上加灸每穴灸3~5壮,艾炷如蚕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雷火灸灸耳前及耳后部,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灸耳心,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双耳孔各灸5壮;灸翳风、曲池、合谷,用雀啄法,每雀啄7次为1壮,每穴各灸5壮。每天施灸1次,1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灸1~3个疗程。苇管灸每次灸3~4壮,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艾灸一个穴,搞定所有耳病!耳炎、耳鸣、耳痒!

(一)化脓性中耳炎

在化脓性中耳炎病例中,合谷及手三里是有效穴之一,感传能循手阳明经入耳。

例1:王×,女,18岁。右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迁延三月余月。近日右耳屏处也出现肿胀,中心有小脓栓。右合谷压痛(+),右手三里压痛(++),左侧压痛(士)。在右手三里用熏灸,灸感隐隐沿手阳明经上传,由肩曲折入耳,耳内发痒,有蚁行感。感应停止停灸,次日复诊,脓水大减。灸至第3次,在耳屏上拔出脓栓一个,长约4毫米细长而硬,有如木刺。又续灸2次,症状基本消失而停灸,但尚遗有轻度听力障碍。

急慢性中耳炎,均可直对外耳道用吹灸或熏灸,并可循经向外周扩布与往返回传,对足少阳经的循行路径作出证明与说明。

例2:黄×俭,男,成年,感冒后,续发化脓性中耳炎(右),鼓膜穿孔,外耳道亦肿胀,听力障碍。用大号熏灸器,罩在外耳道口(包括耳门、听会、听宫)灸之,第1次约灸30分钟,热感充满耳中,未向他处传布。停灸后,耳中分泌物增多。第2次再灸,约10分钟后灸感呈线状向肩部扩布,随即沿腋后线下行抵腰,约当带脉穴稍下方斜折向后,经臀,沿下肢外侧在足背外侧抵第四趾。

当灸感到达四趾后,患者感到足趾异常舒适而不断作屈伸运动。在趾尖稍稍作停留,又回传循原路入耳中,耳内并感到有响声,热感也增加,不到半分钟又回到四趾,如此来回5次,停灸后又有很多脓水外流。第3次来灸时,耳道已干燥,着灸未及10分钟,感传来回于耳中及四趾的速度有如闪电,次数已无法分清,共5次,听力基本恢复而停。

例3:汪×,男,成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右),外耳道充满脓汁及脓痴,清洗后,可见鼓膜已穿孔,对外耳道直接吹灸,30分钟后,在耳底深处出现两股热流,一支上行至头顶,一支向下扩布,经过腋前线至12肋骨下缘,斜折向后,约当环跳处至下肢外侧,下达四趾尖。第2次路径如前,但循行速度显见增快。5次后症状有改善,8次后脓汁分泌停止。又续灸5次而停灸。

化脓性中耳炎,如采取直对外耳道吹灸与背部反应穴联合应用,效果亦好。

例4:张×芳,男,21岁。右耳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第四胸椎压痛(+),手三里压痛右(+),左(±)。先对第四胸椎熏灸,感传上至大椎即斜向右耳行进,耳道深处发痒发热,感异常舒适,喉头也有痒热感。第2次仍用原法,感应如前。又对外耳道吹灸1次,症状即完全被控制,未续灸。

(二)外耳道炎

当以直接吹灸为首选:背部反应穴效果亦佳。

例1:童×伟,男,成年,游泳时水入耳中,外耳道感染肿胀,耳廓周围也微肿,手不可近。直对外耳道吹灸,当热流注入耳中后,连声称快,一次而愈。

例2:韦×修,男,成年。游泳时水入左耳中,外耳道感染,流黄水,发痒,有微热。全身不适。左心俞压痛(++),神道压痛(+),熏灸左心俞,灸感上传至耳后,未明显进入耳中,灸至十余分钟后,耳部大感轻快。全身凉爽。共3次,症状全失。

(三)耳鸣

同样能取用背部的压痛反应穴而收效。

例1:李某,男,成年,左耳轰轰作响,連续不断,已有六七天。左心腧压痛(++),神道压痛(+),熏究左心俞,灸感沿皆柱左側上传,行抵大椎附近,即斜行折入左耳。左耳深处发熱,并吱吱作响,感应消失后停灸,耳鸣当即减轻。5小时又恢复原有症状,再用原法,共5次,逐步減轻而停灸。

耳鸣取手足四指(趾)尖时,其感传路程基本与手足少阳相符。如听力迟不恢复,可在肩井处加用割治,以提高疗效。

例2:孙X山,女,成年。左耳作响,听力障碍已月余。在左耳道口又有肿块一处,如指头大小,光亮柔软。将肿块用三菱针挑破出血,出淡黄色粘液很多,随即吹灸左四指尖,感传路径基本与手少阳经相符。至耳时,耳廓发生奇痒,痒止后,听力稍有增进,隔一日症状又如前。改用左四趾尖,感传路径与足少阳经甚符合,自腋前线上肩入耳。入耳后与四指的感应相同,但较弱。以后每日轮流各灸1次,3日后听力仍未恢复。乃在左肩井用割治法,在局麻下,作一小切口。剔出皮下脂肪及筋膜少许,外用干敷料覆盖。5日后听力逐渐恢复。

(四)耳中出冷风

耳中出冷风,这是罕见的一种病症,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与感传现象。

张x明,男,67岁。平素血压偏高(/毫米汞柱)。近半月来,忽感左耳有凉气往外冒。如同一阵一阵的凉风自内向外吹,有时像在耳道深处冒出来的,有时又像在耳売下的小孔冒出来的。用手将耳壳摸一下,可以停止数秒钟,冷气冒得利害,心就跳得利害,同时也会感到心前区窒闷。每天上午3时后开始,逐步加重,至下午5时最时害,入睡后不感知。耳道外观无异常,所力无障碍。试在胸椎两侧按压,神道压痛(十),左心俞压痛(十十)。

薫灸左心俞20分钟后,灸感沿脊柱左側上行,由颈后斜折入左耳。先是外耳道口好像有虫爬,又感到耳道内有气流在旋转,继而又感到有风往外吹,不是冷气,不难受,最后在耳的深处发痒,待各种感应消失后停灸。当天便发作两次,时间极短,仅有十数秒钟。第二次仍用原法,各种感应如前,但感应较轻。夜间仅短暫发作1次。第3次感应更轻,仅感知耳膜有鼓动感。第4次感到耳壳上有气往外冒,时间短暂。共灸治8次,各种感应均不发生,乃停灸,亦未复发。

(五)耳内作痒

内耳深处作痒,直对外耳道吹灸有良效。

姚某平,男,成年。双耳深处发生奇痒,喉头也发痒,夜间尤剧,不能安眠,痛苦万状,已有十余日。直对外耳道口吹灸,先吹左耳,痒減,喉头痒亦減。再吹右耳,觉热流直奔喉头,喉耳痒均立止。一次而愈,未再发。

1.灸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若早期治疗,可减少化脓和预防鼓膜穿孔。如已穿孔或切开者,于施灸前应先清除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然后灸治,可促进吸收,加速治愈。

2.平时应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若婴儿啼哭眼泪流入耳中或青少年下河游泳将水灌入耳中,均应及时用消毒棉签将泪、水拭净,以免感染。

3.部分患者的病情与饮食有关,故对鱼虾等腥物,要适量少食或不食。

4.平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

肾藏精纳气,生髓主骨和水液排泄。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

耳尖(耳朵最上端)代表心

耳廓代表脾

耳皮肉代表肺

耳背代表肝

耳垂代表肾

所以,肾的好坏会通过耳朵表现出来。日常做好“耳养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护好肾。

中医指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的人其先天肾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肾精不足;耳垂饱满、坚厚、明润的人则肾精充沛

一个人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提示肾有毛病。此外,耳朵还能反应其他疾病,比如耳朵颜色淡白、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多为肾阳不足;耳朵出现红肿,多为“上火”;耳朵局部,尤其是耳垂,血管过于充盈、扩张,能看到圆圈状等改变的人,心肺功能则可能存在异常,如冠心病人等。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耳朵干枯无光泽,反应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耳鸣(蝉鸣、嗡嗡响)

冠心病:耳垂皱,耳褶

脑血栓:耳鸣(突然间),伴有剧烈疼痛

糖尿病:耳垢增多;耳廓干枯焦黑

艾灸耳穴,做全身经络按摩

艾灸耳穴10分钟等于做一次全身经络按摩

艾灸的效果比搓耳朵效果好。艾灸双耳治疗能温经散寒、温养五脏、运行气血,尤其适宜虚寒证和痹痛证,长期施灸可延缓衰老,但不适合耳部有炎症或损伤者,如张景岳曾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只有之耳”。

人的耳廓是独立而重要的生物全息场,耳朵上的穴位多达二百个。艾灸双耳简便实用,易于操作,比较艾灸大椎、神阙、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等传统保健穴位来说,尽管不能取而代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且能“一石数鸟”,事半功倍。

”揉耳,打开气血开关

中医有“耳有宗脉之所聚”的说法,因此,对耳朵施以柔和的按摩,不仅能防病、保健、美容,而且还可以调气血。

想要不费力就能达到气血畅通,那每天拿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揉揉耳朵,拉拉耳朵,就能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疲劳消除。-

1、引耳。

将右手绕过头顶,掌心头侧,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耳尖,轻轻用力向上拽左耳尖14次。随后再换左手。

2、摩耳。

双手手掌摩擦得微微发热后,按摩两耳正面,再按摩耳背面,反复做10次。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

3、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往下拉耳垂15~20次。

4、扫耳。

用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能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

5、拎耳屏。

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每次做3~5分钟。手法应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昏、头痛、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世界上最好的“耳鸣药”

方法一:按摩听宫穴,找到穴位后把大拇指放在穴位上揉按3-5分钟,一天揉按一次。

方法二:用手把鼻子捏住屏住气,不要呼吸,用气来鼓耳朵,一天一次,每次连续做36下,可以明显感觉耳朵在扩张。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
白脉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ndex.net/zzbx/1941.html